[发明专利]用于氨选择性催化消除NOx的SAPO-18负载Cu-F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1983.9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王海平;程水源;王道;康天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85 | 分类号: | B01J29/85;B01D53/94;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选择性 催化 消除 nox sapo 18 负载 cu fe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APO-18分子筛负载Cu-Fe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选择性催化消除氮氧化物。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俗称NOx,主要含有NO)是大气中一种主要的污染物,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它不仅造成酸雨,也是形成近地层大气臭氧污染、二次微细颗粒污染和地表水富营养化的前驱体,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与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一起成为最为突出的大气环境热点问题。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移动源)和发电厂的燃煤锅炉(固定源)。近年来,为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目前内燃机大多使用富氧贫燃型,这种内燃机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因此研究在富氧条件下还原氮氧化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的大气排放标准都对其进行严格限制。由于治理氮氧化物难度大,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污染已成为当前环保研究中最活跃的课题之一。据估计,氮氧化物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0%-8.0%;到203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3540万吨,所以,目前迫切需要解决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消除氮氧化物的方法,其中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方法比较成熟,已经应用于汽车尾气(固定源)和火力发电厂(移动源)氮氧化物污染的治理。目前此类方法效果较好的催化剂主要为Cu/ZSM-5。但是此种催化剂抗积碳性能和水热稳定性较差。而在汽车尾气和电厂烟气中,碳氢和水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两点正是当前SCR法净化氮氧化物的关键问题。本专利选用水热稳定性较高的SAPO-18分子筛(1000℃~1200℃)为载体,将铜和铁同时负载在SAPO-18分子筛载体上,获得很好的宽温度范围内的催化消除氮氧化物高活性、水热稳定性和高的抗积碳性能。目前国内外同时使用铜铁负载催化剂的研究较少,就目前所有报道的文献来看,虽然也有较好的活性,但是大多数使用铜或铁负载催化剂,而同时Cu和Fe负载催化剂催化处理氮氧化物的报道极少,使用SAPO-18分子筛作为载体更是鲜见报道。
本项目的实施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和北京工业大学基础基金(X4005011201101)资助项目的资助,也是这些项目的研究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APO-18分子筛负载Cu-Fe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催化消除氮氧化物,主要针对氮氧化物中的主要成分NO。
所提供的催化剂可在宽的反应温度(100℃~550℃)下,高效消除NO(60%~90%的NO转化率)。而且加入碳氢(300ppm~1000ppm丙烯)后,此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抗积碳性能。水热老化实验表明,此催化剂经过极端温度(700℃~800℃)和高含量水(10wt%-20wt%H2O)的水热老化后,催化剂活性稳定,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而且此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催化消除氮氧化物的SAPO-18分子筛负载Cu-Fe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SAPO-18分子筛的制备
将氢氧化铝加入到磷酸溶液,均匀搅拌,室温静置5天~10天,再将SiO2和N,N-二异丙基乙胺(C8H19N)加入到以上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最后得到溶胶组成(摩尔比例)如下:
(0.93~2.48)C8H19N∶(0.33~1.00)SiO2∶(0.44~2.21)Al2O3∶(0.35~1.74)P2O5∶(33~55)H2O;
将此溶胶在密闭容器中室温静置5天~10天,随后加入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热到160℃~180℃,恒温5天~10天。随后将固体产物过滤、洗涤,并在空气中30℃~80℃干燥。将所得固体物质在氧气氛中400℃~600℃焙烧15~20小时。上述所制的SAPO-18分子筛载体,比表面积为400~550m2/g,总孔容0.25~0.40cm3/g。
(2)NH4交换型SAPO-18分子筛载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PVC包装袋保护体
- 下一篇:可便于拆装之自行车前齿盘曲柄组的炼罩护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