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智能电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068.1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郭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丰亮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ed 可见 光通信 智能 电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智能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将发电、输电、配电、供电以及蓄电等电力设备,通过输电线路与电能终端用户的各种用电设备和电动设备相连接而构成电能系统,将监测、测量、操纵、控制电能系统中的电力设备中的电力智能组件和执行元件等,通过传输介质相连接而组成智能信息系统,是电力和通信网络的全面融合网络,充分利用传感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复合在我们现有的电力网络中。
信息通信、智能管理和采集控制构成了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而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是智能电网首先要解决的基本要素。
目前,智能电网接入层通信网可采用光纤网、无线专网、电力载波和无线公网。其中光纤和载波通信属于有线通信方式,无线专网和公网是无线通信方式。光纤方式传输可靠,实时性、安全性好,但是光纤到配电台区及各个配用电信息采集点需要敷设大量的光缆,施工难度较大,加之城市光缆的管道及物业协调成本日益增加,导致使用光纤网络进行多点、短数据信息传输一次性成本及传输维护成本太高;无线公网网络覆盖范围大,组网接入灵活,但是不能提供大宽带的专用数据通信网络,且网络服务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对于配电自动化、调控一体化以及智能电网的功能支持十分有限,功能扩展不便,而且网络的运行成本很高;载波方式仅限于窄带数据应用;无线专网管理和配置方便,组网灵活,性价比非常高,安全性能较高,但是始终没有获得全球统一的频谱资源。
所说,当前智能电网最的瓶颈:缺乏大容量、双向、实时的通信接入网支持,克服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实现现有信息、通信网的融合问题,因此目前智能电网的现状发现主要光纤通信干线已经构建,而在应用层级的可选择可大容量可适时接入的双向通信资源非常稀缺。
LED照明是另一大被业界广为关注的热点技术。LED照明解决方案具有节能、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电压适应力强、环保以及可控制色彩与亮度等特点。随着LED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LED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LED在实现照明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通信功能,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目前还没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和智能电网结合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将LED可见光通信技术和智能电网结合,实现无线通信功能,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智能电网系统,包括:发射站、变电站、综合处理中心、智能分配终端和使用终端,所述发射站发射出去的包括:光信号和电能,所述发射站将电能通过电缆传输到所述变电站,所述变电站进行电力分配后送入所述综合处理中心将电能进行优化处理,再通过电缆传输到所述智能分配终端进行分配,所述智能分配终端再通过电缆将电能传输到对应的使用终端,所述智能电网系统还包括LED可见光通信系统,将所述发射站发出的光信号传输到对应的使用终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LED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光接收机和光发射机,所述光接收机包括:光电探测器、解调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光接收机接收LED光束中加载的信息依次经过所述光电探测器和解调电路后由信号输出电路输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发射机包括:控制器和调制器,所述调制器接收所述控制器发出的编码数据并将其转换成特定形式的电平信号输出到对应的使用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LED可见光通信技术和智能电网结合,能够实现LED可见光无线通信功能,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智能电网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LED可见光通信系统,2、光发射机,3、光接收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丰亮,未经郭丰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