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载波通信系统中辅服务小区的重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2936.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7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万璐;陈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8 | 分类号: | H04W7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服务小区 重配 服务小区 用户设备 多载波通信系统 上行数据 上行资源 配置的 分组 清空 用户设备应用 时间提前量 上行干扰 时间参考 停止发送 基站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载波通信系统中辅服务小区的重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到来自基站的重配消息,其中重配消息包含将辅服务小区重配到一个服务小区分组的信息;用户设备清空辅服务小区中所有已配置的上行资源,并停止辅服务小区上的上行数据,和停止SRS的发送;用户设备修改辅服务小区到服务小区分组;用户设备应用服务小区分组的时间参考和时间提前量。本发明通过清空辅服务小区中所有已配置的上行资源并停止发送辅服务小区上的上行数据和SRS,可以避免上述上行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载波通信系统中辅服务小区的重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级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简称为LTE-Advanced)中引入了很多新技术来满足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简称为IMT-Advanced)的基本需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载波聚合。
由于目前无线频谱资源的紧缺性,而IMT-Advanced要求峰值速率的指标更高(高移动性下支持100Mbps,低移动性下支持1Gbps),以目前的LTE标准最大20MHz的带宽是无法满足IMT-Advanced要求的,所以需要扩充到更高带宽,比如40MHz、60MHz,甚至更高。提高带宽和峰值速率的方法之一是对频域进行扩充,例如把几个基于20MHz的LTE频带通过“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带宽扩大,这就是载波聚合技术的本质。因此,LTE-Advanced系统也属于多载波系统。
LTE-Advanced系统中,参与聚合的载波被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可以同时在多个分量载波上和eNB进行收发传输。分量载波可以使用LTE已经定义的频段,也可以使用为LTE-Advanced专门新增的频段。基于目前频谱资源紧张,不可能总有频域上连续的分量载波可以分配给运营商使用,因此分量载波在频带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载波聚合中引入了主小区和辅小区的概念,主小区指UE发起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重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定为主小区的小区;辅小区指区别于主小区的频点,并在UE进入RRC连接状态后配置,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在载波聚合系统中,服务小区包含主服务小区和辅服务小区。
引入载波聚合技术后,UE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可以同时在多个服务小区上进行收发传输,但是对于空闲态(RRC_IDLE)的UE,像LTE一样,仅能驻留在一个小区上,UE在该小区上成功接入后,即UE在该小区上建立RRC连接后,根据业务需要,基站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为UE分配新增小区,分配这些新增小区后基站和UE并不立即在该新增小区上进行数据收发,即基站并不在该新增小区上向UE发送业务数据,UE保存该小区上的配置信息,也并不在该小区上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等待基站的进一步动作。后续基站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激活该小区,该小区被激活后,基站和UE才能在该小区上进行数据收发。
在LTE系统中,为了实现并保持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上行同步,基站根据基站与各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发送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简称为TA)给各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时间提前量提前或推迟各自上行传输的时机,从而弥补用户终端至基站的传输时延,使得不同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都在基站的接收窗口之内到达基站。如果为某个用户设备配置的小区中每个小区间的传输时延相差较大,无法使用相同的TA,那么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就需要引入多TA的概念。根据使用TA的情况,可以将使用相同TA的UE放在同一个组中,这样就引入了分组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9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