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信端装置、收信端装置、以及消息收发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3211.9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笠原贤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信 装置 收信 以及 消息 收发 系统 | ||
1.一种发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于收信端装置的发信端装置,
具有:
消息生成部,生成附有回信用消息的发信消息;
消息发信部,将所述消息生成部所生成的消息发送;
消息管理部,存储重发次数上限值,该重发次数上限值规定了对于所述收信端装置的重发消息的重发次数的上限值,
所述发信端装置在对所述收信端装置发送同一消息的次数超过所述重发次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收信端装置的重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收信端装置发送同一消息的次数超过所述重发次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发信消息转发至其他的收信端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没有来自所述收信端装置的应答的情况下,将包含于所述发信消息的优先级提高后进行重新发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通过网络与多个收信端装置连接,所述发信端装置向所述多个收信端装置发送发信消息的情况下,所述发信端装置的消息生成部在发信消息中记载收信者的姓名而发送,
所述多个收信端装置内的一部分收信端装置已回信、其他收信端装置没有回信的情况下,对所述其他收信端装置进行重发。
5.一种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于发信端装置的收信端装置,
具备:
收信部,接收从所述发信端装置发送的附有回信用消息的发信消息:
状态管理部,在接收到从所述收信部发出的消息收信通知后,参照规定所述收信端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状态管理表,判断所述发信消息的显示方法;
显示部,基于所述状态管理部的判断结果,显示所述发信消息,
所述状态管理部,进一步具备存储该收信端装置的状态的收信端装置状态保持部,基于来自所述收信端装置状态保持部的信息,决定显示方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部基于所述发信消息中所包含的优先级,决定显示方法。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部基于所述发信消息中所包含的优先级以及来自所述收信端装置状态保持部的信息,决定所述发信消息的应答方法。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管理部基于所述发信消息中所包含的优先级以及来自所述收信端装置状态保持部的信息,决定该收信端装置的控制方法。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方法为画面显示、将消息用声音读出、或LED的亮灯显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答方法为自动应答或基于操作者的指示的应答。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信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为将该收信端装置的电源关闭。
12.一种信息收发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网络连接的收信端装置和发信端装置,
所述发信端装置具有:
消息生成部,生成附有回信用消息的发信消息;
消息发信部,将所述消息生成部所生成的消息发送;
消息管理部,存储重发次数上限值,该重发次数上限值规定了对于所述收信端装置的重发消息的重发次数的上限值,
所述收信端装置具有:
收信部,接收从所述发信端装置发送的附有回信用消息的发信消息;
状态管理部,在接收到从所述收信部发出的消息收信通知后,参照规定所述收信端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状态管理表,判断所述发信消息的显示方法;
显示部,基于所述状态管理部的判断结果,显示所述发信消息,
所述发信端装置在对所述收信端装置发送同一消息的次数超过所述重发次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收信端装置的重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收发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收信端装置发送同一消息的次数超过所述重发次数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发信消息转发至其他的收信端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2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