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4160.1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安;赵雪莲;刘杰;刘金泉;姜安平;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初,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建立以来,都是以去除含碳有机物为核心的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其处理水的水质水平仅能达到BOD520mg/L、SS20mg/L,而原污水中氨氮和磷只有小部分用于细胞合成。近年,我国明确提出污水处理厂逐步要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要求,该标准与许多用户的再生水标准接近。水质工程师在改造并升级原二级污水处理水或新建污水再生水厂时,也就习惯于先进行污水二级处理,再进行深度净化,分别考虑其处理工艺与流程,然后简单组合起来,达到再生水水质或一级A标准。在设计之初并没有从原污水到再生水净化进行全流程考虑。因此,在各单元构筑物中污染物的去除种类和负荷都难免出现不合理、不经济甚至错误之处,这就使得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存在工艺流程长、单元搭配不合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污水中磷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利用化学法或生物法,先将污水中的磷富集到污泥中,再进行泥水分离,从而实现污水中的磷的去除。由于生物法除磷具有无需投加化学药剂和污泥肥分较高等优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城市污水中氮素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先将污水中的氮素转变为气态物质如NH3、N2,再通过气液分离来实现污水中的氮的去除,另外,还有部分氮素随剩余污泥而排出,并进入污泥处理系统。相对于化学脱氮,生物脱氮具有不需投加化学药剂等优点,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生物除磷需要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下才能完成除磷,而生物脱氮则需要在缺氧、好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因此,要达到同时除磷脱氮目的,就必须创造微生物需要的好氧、缺氧、厌氧三种生理环境,这样就构成了既除磷又脱氮的A2/O(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目前,该工艺已经在世界各地许多污水处理厂中得以应用,但是,长期运行结果表明,除磷效果较好时,脱氮效果往往较差;而脱氮效果较好时,除磷效果却不理想,一般无法同时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总体上无法兼顾除磷、脱氮同时达标的问题;其经济高效且可以兼顾除磷与脱氮的同时达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预处理:通过过滤和沉淀,去除所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
主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主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其中,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有悬浮填料,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附着在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脱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磷,通过沉淀区对好氧区排出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
后处理:将主处理后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放或回用。
由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方法,通过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相互配合,并且,在主处理步骤中,通过在所用的主处理系统中设置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由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有效脱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磷,沉淀区对好氧区排出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再经后处理消毒后,出水可直接排放或回用。该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且效率高,可以实现兼顾除磷与脱氮的同时达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