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切换式颗粒型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4458.2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1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昌;黄俊杰;庄仲扬;蔡旻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颗粒 显示器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切换式颗粒型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技术发展上,颗粒型显示器(particle-based display)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技术之一,由于具备广视角、低耗电及可薄型化等特性,颗粒型显示器在电子阅读器(electronic reader)、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电子招牌(electronic signage)等应用上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颗粒型显示器可提供读者类似阅读一般纸张时的视觉感受,且不同于一般的背光(backlight)平面显示器的是,颗粒显示器的显像颗粒利用反射环境光来显示内容,因此阅读时不刺眼也不会因外在光线过强而影响阅读。此外,颗粒型显示器仅在显示内容有所更动时才需要电力,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在不需电力的情况下维持不变,具有低耗电的特性。
颗粒型显示器包含多个可独立控制且以阵列形式排列的显像单元(display unit),其中每个显像单元由多个各自独立的显像槽(display cell)组成,每一个显像单元安装在一组相对配置且间隔开的基板之间,两基板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电极,而每个显像槽中充填有多个两种颜色以上且带有电荷的显色颗粒(pigment particle)。当借由电极施加电压而在两基板之间而产生电场时,带有电荷的显色颗粒分别会被吸引到带有相反极性的电极。因此,借着改变电极的极性即可控制显色颗粒的位置,进而呈现出由显色颗粒或显色溶液反射光线所形成的影像。
颗粒型显示器可依颗粒悬浮的介质不同而分为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tic displays)以及干粉式颗粒型显示器(dry powder type displays)两类,不过在显色颗粒充填与显像单元封装方面,仍然有尚待克服的技术瓶颈。
目前发展的电泳显示器可分为微杯式(microcups)与微胶囊式(microcapsules)两类。微杯式电泳显示器的彩色显示原理是先将带电显色颗粒(通常为白色颗粒)悬浮于显色溶液中,接着将含有显色颗粒的显色溶液注入微杯形式的显像单元中,再进行封装且将微杯置于附有电极的两基板之间。借由两基板之间电场的变化,可控制显色颗粒移动以进行影像显示,此类型显示器除了显色颗粒于显色溶液中移动较慢而使影像应答速度较慢,以及显色颗粒不易稳定悬浮于显色溶液中之外,在显色颗粒充填时,由于显色颗粒不易均匀悬浮,因此显色颗粒在显色溶液当中的分布较不均一。就算精准控制每个显像单元的注入的液体体积或是重量,各显像单元的显色颗粒数量仍会有差异,造成充填的均匀性不佳。由此可知,微杯式电泳显示器的显色颗粒充填工艺较为繁复且不易控制,造成制造成本升高,且显色颗粒的充填均匀性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微胶囊式电泳显示器的影像显示原理是利用带有相异电荷的黑白双色的显色颗粒,将其封填于含有溶剂并置于附有电极的两基板之间的微胶囊显像单元中。借由基板之间电场的改变,而驱动显色颗粒于微胶囊显像单元中的悬浮与落下,达到影像显示的效果。此类型的显示器除了显色颗粒不易于溶剂当中运动,使得影像应答速度较慢之外,显色颗粒也易发生聚集,因此不易稳定悬浮于溶剂当中,造成产品的制造良率会受到影响。由上述可知,电泳型颗粒显示器进行显色颗粒充填与封装时所面对的技术困难与瓶颈是十分难以突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联型直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调节器
- 下一篇:工频感应式四石英管动态干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