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品红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4586.7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彭孝军;李世玉;吴金河;孟凡明;张蓉;樊江莉;王风;李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5/14 | 分类号: | C09B5/14;C09D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红 染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品红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在蒽吡啶酮环上同时具有磺酸基和羧基的化合物、或其盐、或其酯、或其混合物、及其作为品红着色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在各种彩色记录方法中,喷墨打印方法是其典型的方法之一。由于喷墨打印的喷头不与记录材料相接触,因此具有无声而安静的特点,还有易实现小型化、高速化、彩色化的特点。由此,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与传统钢笔墨水不同,喷墨墨水要求具有高密度的打印图像、不阻塞喷头的喷嘴、在记录材料上的干燥性良好、渗透少、具有保存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对耐水性、耐湿性、耐光性及耐气体性等的坚牢度要求有更高的标准。对耐水性而言:通常基质表面可以吸附多孔质氧化硅、阳离子聚合物、氧化铝溶胶或特殊陶瓷,将染料与这些有机或无机的微粒及PVA树脂等共同涂覆在纸表面,便可大幅度地改善耐水性。对耐光性而言: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四原色中品红色耐光性最弱,严重影响图像质量,由此,对品红染料的耐光性的改善便成为重要课题。对耐湿性而言,当打印图像保存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时,就要求记录材料中的染料具有抗渗透的坚牢性。如果有染料的渗透现象,特别是在对照片色调要求高的情况下,就会明显地降低图像品质。但是,相对于耐水性的改善,改善喷墨图像的耐光性、耐湿性、耐臭氧性、溶解性比较难于实现。
另外,近年来,随着数码照相机广泛普及,在家庭中打印照片的机会增多,在保存所得的打印物时,因室内空气中存在氧化性气体而导致图像变色也成为问题之一。氧化性气体是通过在记录纸上或在记录纸中与染料反应,使打印的图像变色、褪色。特别是臭氧气体,是促进喷墨打印图像氧化褪色的主要物质,因此,耐臭氧气体性的改善与耐光性的改善同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喷墨墨水中使用的品红染料的代表性例子有:氧杂蒽型罗丹明染料和由H酸偶合而得的偶氮型染料。然而,罗丹明染料虽然色调及鲜艳性非常优异,但耐光性却极差。而对于H-酸类偶氮染料,虽然颜色和耐水性较好,但耐光性、耐臭氧性以及鲜艳度不足,特别是与以铜酞菁为代表的青色染料及偶氮型黄色染料相比,其耐光性依然不足。
近年来,作为鲜艳、耐光性能优异的品红染料,已有蒽吡啶酮型染料,尽管它们的分子骨架的蒽环上无甲酸酯基和磺酸基,这类染料具有良好的性能。例如CN101595185A、CN101298526A、US2008257209A1、US7691191B2等。
但是这些专利揭示的染料尚未满足色调、鲜艳度、耐光性、耐水性、耐臭氧性以及溶解性和溶液稳定性的多方面要求。虽然其中有些染料的耐光性和耐臭氧性有所改善,但是染料的溶解性及其在喷墨墨水中的稳定性尚不足,尤其长期稳定性不足。染料在墨水中的长期稳定性与染料的溶解度有关,特别是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品红染料,以解决现有品红染料不能满足色调、鲜艳度、耐光性、耐水性、耐臭氧性以及溶解性和溶液稳定性的多方面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品红染料,包括在蒽吡啶酮母体上同时引入羧基、磺酸基和羰丙砜基磺酸的通式(I)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通式(I)中A可以为阳离子M4或取代或不取代的苄基或取代或不取代的萘甲基;M1、M2、M3为独立的阳离子或阳离子基团;磺酸基团(SO3M2)m可位于苯环的任何位置,其中m为0-2的整数。
其中,当A为阳离子M4时,通式(I)变为通式(I’),
当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时,通式(I)变为通式(II);
当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甲基时,通式(I)变为通式(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