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槽加工切削的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5727.7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江爱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切削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槽加工切削的刀片。
背景技术
槽加工刀片上下方向的定位是通过刀片的上下定位面的来实现的,这种刀片的上下定位面通常设计成凸V型面或凹V型面,与设计成相应的凹V型定位面或者凸V型定位面的刀体配合用于加工各种槽型。这种刀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凸V型面和凹V型面接触的定位方式,增大了刀片定位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加强了刀片在侧面和端面承受载荷的能力,提升了刀片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崩缺能力,保证槽加工刀片的使用寿命;另外,刀片定位面的大面积接触可以使刀片在承受较大的负载时,定位面只发生微小的变形,有效保证切削刀片在静态和加工过程中尺寸精度的一致性,提高了切削刀片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由于槽加工刀片具有上述优点,此种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槽类加工刀具中。
虽然槽加工刀片采用凸V型面和凹V型面的定位结构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槽加工刀片是硬质合金刀片,往往经过烧结时会发生变形,另外,由于检测夹具加工误差、检测误差以及和切削刀具装配误差的存在,使刀片装配在刀体上时上下定位面很难完全接触,同时,刀片在被夹持时和切削过程中,刀片的上下定位面承受变化较大且复杂的载荷,刀片的上下定位面很难和刀体的定位面完全接触,从而刀片在切削过程中,刀片的上下定位面和刀体的定位基本上处于边缘线接触状态,或是刀体与刀片变形的突出部位接触。刀片和刀体处于线接触一般发生在上下定位面的中间位置和边缘位置,当线接触处于刀片的中间位置时,刀片将失去侧面方向的定位效果,刀片在侧向切削时,刀片由于夹持不稳,会快速磨损或崩缺;当线接触处于刀片的边缘时,刀片上下定位面边缘载荷过大,而刀片上下定位面和侧面之间壁厚过小,刀片上下定位面向侧面的剪应力过大,极容易造成刀片上下定位面向侧面方向崩缺。当刀片变形严重时,上下定位面的突出部位起定位作用,刀片夹持不稳定,切削时刀片易崩缺,甚至可能脱离刀体而飞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定位位置和角度、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用于槽加工切削的刀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槽加工切削的刀片,包括上定位面、下定位面、两个端面以及连接上、下定位面的两个侧面,所述上定位面上设有M个不连续的上定位台,所述下定位面上设有N个不连续的下定位台,2≤M≤10,2≤N≤10。
设平行于所述两侧面、且到两侧面的距离相等的平面为中平面,所述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上定位台与相邻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上定位台与中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下定位台与相邻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所述下定位台与中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 0.05D≤L1≤0.1D,0.05D≤L1’≤0.1D,0.05D≤L2≤0.1D,0.05D≤L2’≤0.1D。
所述上定位台在上定位面上的高度为H1,0.3L1≤H1≤0.5L1,0.3L1’≤H1≤0.5L1’, 所述下定位台在下定位面上的高度为H2,0.3L2≤H2≤0.5L2,0.3L2’≤H2≤0.5L2’。
所述中平面两侧的上定位台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中平面两侧的下定位台之间的夹角为β, 80°≤α≤160°,80°≤β≤160°。
所述上定位台沿所述中平面对称设置,所述下定位台沿所述中平面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用于槽加工切削的刀片,其上定位面、下定位面上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上定位台和下定位台,通过设置上、下定位台可以有效控制刀片上下方向参与定位的区域,切削时避免刀片与刀夹的边缘线接触或者是与刀夹的中间位置接触,提高刀片在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刀片具有自动调整定位位置和定位角度的功能,并使刀片定位准确、制造精度要求低、加工方便;准确设计刀片上下定位面上的上、下定位台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抑制因刀片变形而减少刀片和刀体的接触面积,增加刀片的定位稳定性、提高刀片承受切削力和抗冲击的能力;另外,上、下定位台在中平面两侧为断续状,为研磨上、下定位台的平面提供可能,且断续的上、下定位台减少了研磨量,降低了研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