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75967.7 申请日: 2012-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2623692B 公开(公告)日: 2017-04-05
发明(设计)人: 拜山·沙德克;木提拉·阿曼;吾布力卡斯木·喀迪尔;谢木西丁·阿布拉 申请(专利权)人: 新疆大学
主分类号: H01M4/52 分类号: H01M4/52;H01M4/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830046 新疆维吾***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氧化 复合 锂电池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为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化学电源, 锂离子电池以其具有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 负载性能好,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高,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年产量日期增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能量及循环寿命的重要因素,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基材料具有放电容量高,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作为一种经济适用的原料,目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大多数还是碳基材料。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当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而应用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碳基本上都是以碳单质的形式存在。碳单质有多种,如: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球碳族)和石墨烯等。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层与层之间键合比较脆弱,当施加外力时,层与层之间容易被滑动而分开,如果一层一层的分开,最终得到的单一原子层被称为石墨烯(Graphene)。因此,石墨材料是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的总称。自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两位教授(二人由于在石墨烯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获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功用胶带剥离单原子层石墨--石墨烯以来,人们一时掀起了石墨烯的研究热潮。据研究报道具有几层状或多层的石墨烯材料用在锂电池中有比传统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这主要是石墨烯以其独特的二维网状结构,具有高传导性(室温下,传导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高比表面积(2600m2/g)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 Nature杂志2000年,第407期,第496-499报道了一篇题为:Nano-sized transition-metal oxidesas negative-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人们开始对利用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制备锂电池负极材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近年来,随着纳米复合材的不断的发展,加上人们对碳单层或多层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制备并研究碳和过度金属氧化物复合体作比较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如最近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输入:C-Fe3O4, C-Fe2O3, C-FeO,C-Co3O4, C-CuO, C-Cu2O, C-NiO, C-CoO, C-MnO2, C-Mn3O4中的一个关键词并同时输入lithium ion cells或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研究发现此类复合材料做成的负极材料有比市用碳电极材料或单用非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其中,C-Fe3O4复合材料,最近几年的文献报道:(1) Fe3O4 nanoparticle-integrated graphene 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half and full lithium ion cells, Phys. Chem. Chem. Phys; 2011, 13, 7170-7177; (2) Bottom-up in situ formation of Fe3Onanocrystals in a porous carbon foam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J. Mater. Chem., 2011, 21, 17325-17330; (3) Electrospinning synthesis of C/Fe3O4 composite nano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8, 183(2):717-723; (4) Facile preparation of carbon coated magnetic Fe3O4 particles by a combined reduction/CVD process,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11, 46( 5):748-754; (5) One-step pyrolysis route to C/Fe3O4 hybrids from EDTA ferric sodium salt, Materials Letters, 2010, 64(7):817–819. (6) Electrospinning synthesis of C/Fe3O4 composite nano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7) A magnetite nanocrystal/graphene composite as high performance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2,514: 76-80 (8) An Fe3O4-FeO-FeC composit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2,513(5): 460-465 (9) Hollow Fe3O4/C spheres as superior lithium storage materia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2, 197:305-309 (10) Carbon Coated Fe3O4 Nanospindles as a Superior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 Funct. Mater. 2008, 18:3941–3946。(11) Structural evolution from mesoporous α-Fe2O3 to Fe3O4C and γ-Fe2O3 nanospheres and their 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s, Cryst. Eng. Comm, 2011, 13, 4709-4713 等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未经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