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6544.7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2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宫下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G03B21/16;G03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周春燕,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光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显示装置搭载于便携电话机和/或投影机等的电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电光装置中,有时采用被称为COF(Chip On Film,膜上芯片)的构造。在COF构造的电光装置中,从包括液晶层和夹持该液晶层的2块基板的液晶面板,将对两基板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分离,在从基板的端部引出到面板外的可挠性基板上搭载驱动电路。根据COF构造的电光装置,与具有在液晶面板内搭载驱动电路的构造的电光装置相比,能够使液晶面板的尺寸小型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作为采用COF构造的电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有关的技术。该文献1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具有液晶、夹持该液晶且相对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对置基板、夹持两基板且相对的2块覆盖玻璃。从该液晶面板的TFT基板的一端部,朝向外侧引出包含具有可挠性的材料的可挠性基板,在该可挠性基板的光的入射方向侧(配置光源的一侧)的面上载置有面板驱动IC。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照射方向侧(与配置光源的一侧相反侧)固定有矩形框状的框架,在入射方向侧固定有矩形框状的遮光板。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光源朝向该液晶显示面板照射的光向面板驱动IC的到达被遮光板阻碍。因此,能够防止光源的光到达面板驱动IC而使面板驱动IC误工作的问题的发生。
【专利文献1】特开2006-48019号公报
但是,在这种电光装置中,若遍及长时间使面板驱动IC持续工作,则有时IC的热会变高而引起误工作,显示图像会劣化。因此,为了良好地保持显示图像的画质,需要使通过驱动用IC的驱动而产生的热适度地散热,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没有实现这样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采用COF构造的电光装置中,能够使载置于从液晶面板引出的可挠性基板上的面板驱动IC的热高效地散热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装置具备:电光面板部,其具有形成有电路的第1基板;以及多个可挠性基板模块,其具有:多块可挠性基板,其从前述第1基板的端部呈多层状地引出;和IC芯片,在沿着层叠方向观察前述呈多层状的多块可挠性基板的情况下,所述IC芯片分别固定于前述呈多层状的多块可挠性基板的各个的面的相同位置。
在本发明中,多块可挠性基板上的IC芯片,在沿着层叠方向观察前述多块可挠性基板的情况下,分别固定于前述呈多层状的多块可挠性基板的各个的表面的相同位置。因此,通过各可挠性基板上的IC芯片的驱动而产生的热易于传递到上下层的IC芯片。因此,能够使通过IC芯片的驱动而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
在该电光装置中,前述IC芯片,也可以是对前述电光面板部供给驱动信号的电光面板驱动IC芯片;前述呈多层状的多块可挠性基板,在重叠的可挠性基板之间且配置前述电光面板驱动IC芯片的位置,也可以填充有具有比空气高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据此,在可挠性基板模块间进一步易于传递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前述呈多层状的多块可挠性基板,也可以设置有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从前述层叠方向外侧覆盖各个前述电光面板驱动IC芯片重叠地配置的位置。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前述多个可挠性基板模块也可以各多层地在该电光装置的横宽方向分开层叠。据此,能够不增大该电光装置的厚度地得到充分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主视图、右视图及剖面图。
图2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投影型投影机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5...像素电极,6...扫描线,7...数据线,10...电光装置,11、12...开口部,13...内壁面,14...间隙,16...外壁面,17...可挠性基板模块,20...液晶面板部,21...TFT基板,22...对置基板,23、24...防尘基板,25...外部电路连接端子,26...数据线,32...可挠性基板,34...散热板间隔件,36...散热板,40...IC,41...电容器,61、62...按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A: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