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深冲IF钢及其二次冷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6567.8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国;程德富;张辉;王海明;康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C21D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深冲 if 及其 二次 冷轧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深冲IF钢及其二次冷轧工艺。
背景技术
IF钢因C、N元素含量低,在一定量的钛(Ti)、铌(Nb)等强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作用下,可获得具有优异深冲性能的无间隙原子洁净铁素体钢,其延伸率和r值可达50%和2.0以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冷轧和退火工艺优化是提高IF钢深冲性能的关键。传统的冷轧和退火工艺都是基于酸洗热轧基料后进行冷轧和退火处理,对于退火后钢带的二次冷轧工艺方面的创新性应用鲜有报道。一次退火后的钢带进行二次冷轧处理,可获得更为强烈和单一的有利于深冲性能的{111}织构,且{111}织构组分中{111}<110>、{111}<112>两种组分更为平衡,其深冲性能明显优于一次冷轧钢带,可满足汽车、家电等高端钢材用户制作冲压件的需求。
发明内容
冷轧是在晶粒发生定向滑移和晶界移动过程中,使金属的择优取向程度加大的一种工艺。冷轧工艺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优的冷轧变形量分配,二次冷轧有利于退火再结晶{111}织构生长。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可满足生产镀锡板、小口径冲压件的超深冲IF钢及二次冷轧工艺,其板坯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应符合:C≤0.005%,Si≤0.01%,Mn≤0.18%,P≤0.015%,S≤0.01%,Alt≥0.015%,Ti≤0.06%,Nb≤0.02%,其余为Fe和无法检测的微量杂质。一次冷轧总压下量为75%,中间退火处理工艺为:加热速率6℃/分钟,退火温度为720℃,保温时间为48小时,随炉冷却;二次冷轧工艺总压下量为50-95%,四或五道次完成;二次退火处理工艺为:加热速率8℃/分钟,退火温度为720℃,保温时间为2小时,随炉冷却至400℃-450℃出炉空冷。
通过上述二次冷轧工艺和二次退火工艺处理后的IF钢试样中晶粒形核前孕育时间充分,{111}//ND织构强度提高,第二相析出呈弥散分布。由此工艺处理后的IF钢试样具有优异的深冲性能,抗拉强度达到290-320MPa,屈服强度100-145MPa,延伸率43-65%,塑性应变比n≥0.26,塑性应变比r≥2.3。
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好等优点。本工艺具有可生产DC06以上级别的超深冲性能软质钢板的优势,且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生产灵活,建设投资少,适合汽车、家电等高端钢材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将拟轧制的板坯放入加热炉,板坯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003%,Si 0.007%,Mn 0.16%,P 0.006%,S 0.005%,Ti 0.058%,Nb 0.013%,Alt 0.03%,其余为Fe和无法检测的微量杂质。
二次冷轧工艺见表1。二次退火加热速率6℃/分钟,退火温度700℃,保温时间2小时,之后随炉冷却至450℃出炉空冷。依据上述工艺处理之后的IF钢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值见表2。
表1轧制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