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匀染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6624.2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芳;孙鹏;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613 | 分类号: | D06P1/613;D06P1/653;C08G6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匀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行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匀染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被染纤维在高温条件下,其大分子链的平均动能迅速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被染纤维大分子链的运动会在纤维内形成众多空隙,而分散染料的分子亦同时受热激发向纤维内扩散,并在纤维内积累足够多的染料分子,从而完成染着过程。由于被染纤维本身结构和所处物理状态的差异性、分散染料的分散不稳定性、染浴内各种助剂染料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还有染色过程升温和恒温的波动性,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以达到匀染效果,就须使用匀染剂。
在高温染色工艺中使用的匀染剂大致有三种:
一是含有乙氧基结构的匀染剂。其功能是在染色过程中俘获分散染料,增加染料染色的席位,延缓上染已达到匀染效果。但它易造成染料缔合而出现凝聚现象。
二是含芳香族化合物的匀染剂。它实质是一种载体。其功能是当染色升温达某一临界值时,使上染纤维迅速产生增速膨润,并使纤维内的空隙显著增加,促使染料也迅速而集中的染着于纤维中,同时它又作为染料的溶剂造成纤维内的染料不断解吸脱离纤维而发生明显的泳移。这既有利于改善快速染色引起的染色不均,但也明显降低了染料的上染率。
三是含有脂肪族化合物的匀染剂,它兼有上述两种匀染剂的优点,可在染色的不同温度条件下兼备促染和缓染功能,大大增加分散染料的泳移,从而使高温染色达到均匀的效果。但由于其相对分子量较大,匀染效率较低,所需的匀染剂用量较大。
由于上述匀染剂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需对其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传统高温匀染剂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新型匀染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匀染剂具有良好的匀染效果。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匀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羟甲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0.2~2,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配比为323.0g∶4.0g,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加入甲醛,加入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以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80℃~125℃下进行蒸馏、反应(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在有回流的条件下进行蒸馏、进行反应),至无馏出物出现,得到羟甲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按羟甲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高级脂肪酸盐的质量比为1∶0.1~16,将羟甲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与高级脂肪酸盐沸水浴混匀,得到匀染剂。
按上述方案,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中的一种。
按上述方案,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1~2。
按上述方案,羟甲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高级脂肪酸盐的质量比为2~5∶5~8。
按上述方案,高级脂肪酸盐可以是棉籽油脂肪酸盐,也可以是菜籽油脂肪酸盐,牛羊油脂肪酸钠盐等动植物脂肪酸盐。高级脂肪酸盐可以是碱金属钠盐、也可以是碱金属钾盐,还可以是锂盐等碱金属盐。
按上述方案,所述高级脂肪酸盐从棉油皂脚中制取:
1)取200g棉油皂脚、400g蒸馏水、100mL稀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稀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0wt%~20wt%;向棉油皂脚中加入蒸馏水,以及稀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至微沸(温度为85℃~108℃)状态,静置冷却至室温,分层,取上层分离物,用真空抽滤机在真空度0.01MPa~0.04MPa下抽滤,
2)再加入50mL浓氢氧化钠水溶液,浓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20wt%~30wt%,加热至微沸(温度为85℃~108℃,第一次碱析),静置冷却至室温,分层,取上层分离物,再用真空抽滤机在真空度0.01MPa~0.04MPa下抽滤;
3)重复步骤2)2~5次,将抽滤后的上层分离物加入100mL蒸馏水中,加热至微沸(温度为85℃~108℃),静置冷却至室温,分层,取上层分离物,再用真空抽滤机在真空度0.01Mpa~0.04MPa下抽滤,低温(温度为55℃~68℃)烘干所得抽滤后的上层分离物,得到的高级脂肪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