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松软岩层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7051.5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齐银山;唐宏民;杨振增;齐元国;王磊;刘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611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软 岩层 断面 掘进 超前 支护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软岩层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工艺,属于巷道采掘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松软破碎岩层中进行施工时,传统的爆破掘进工艺,施工顺序是先进行凿岩爆破在进行巷道顶板支护,安全系数较低,且存在着在松软岩层掘进中空顶下打钻、出渣顶板危险系数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的松软岩层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松软岩层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顶板支护材料,顶板支护材料为钢管;
b、在软岩工作面顶板以上200mm处打支护眼孔,打眼直径与钢管直径相同,打眼深度为5m;
c、打眼完成后,将钢管顶入支护眼孔,钢管尾部外露部分用钢丝连接并悬吊于工作面顶板锚杆上;
d、在工作面进行凿岩爆破,爆破后,工作面顶板为钢管组合体形成的预支护空间,在预支护空间内进行出渣作业;
e、出渣作业完成后,进行二次爆破;
f、二次爆破完成后,将所有钢管拔出,进行永久支护作业。
打支护眼孔的数量根据岩性破碎程度而定。
预支护空间的钢管两端由基岩与锚杆悬吊,具有较好的承压效果,工人可在其工作面2m的空间内进行出渣作业,相对较为安全。
二次爆破完成后,钢管组合体承压长度为4m,钢管两端分别埋入基岩1m,且被锚杆悬吊。
永久支护作业完成后,循环重复b~f步骤,直至破碎带施工结束。
所述的a步骤中,顶板支护材料为直径40mm,长度6m的钢管。
所述的c步骤中,采用铁锤或风钻将钢管顶入支护眼孔。
所述的d步骤中,凿岩爆破的凿岩深度为2m。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松软岩层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工艺的施工顺序是先进行巷道顶板支护在进行凿岩爆破,爆破完成后形成顶板预支护空间,提高了人员在工作面下作业的安全性,增大了顶板承压,减小了冒顶的可能,解决了松软岩层掘进中空顶下打钻、出渣顶板危险系数大的问题,方便了永久支护作业,提高了掘进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松软岩层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顶板支护材料,顶板支护材料为直径40mm,长度6m的钢管;
b、在软岩工作面顶板以上200mm处打支护眼孔,打眼直径与钢管直径相同,打眼深度为5m,打支护眼孔的数量根据岩性破碎程度而定;
c、打眼完成后,采用铁锤或风钻将钢管顶入支护眼孔,钢管尾部外露部分用钢丝连接并悬吊于工作面顶板锚杆上;
d、在工作面进行凿岩爆破,凿岩深度为2m,爆破后,工作面顶板为钢管组合体形成的预支护空间,在预支护空间内进行出渣作业;
e、出渣作业完成后,进行二次爆破;
f、二次爆破完成后,将所有钢管拔出,进行永久支护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