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腰果育苗混合培育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7279.4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杰;赵丽;黄小欧;黄展育;彭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赵琼花 |
地址: | 海南省儋州***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果 育苗 混合 培育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苗木的育苗混合培养基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腰果育苗混合培养基质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原产巴西东北部,典型的热带常绿乔木果树,是世界著名四大坚果之一。腰果仁含蛋白质21.2%,脂肪47%,淀粉4.6-11.2%,糖2.4-8.2%,以及维生素A、B1、B2等,用于制腰果仁巧克力、点心和上等蜜饯,以及作油炸和盐渍食品,营养丰富,风味香美,畅销全球。腰果副产品有腰果壳、果梨等。腰果壳含腰果壳液45%左右,腰果壳液含腰果壳油酸90%,卡杜酚10%,是一种干性油,可制作环氧树脂高级油漆、彩色胶卷着色剂、优良刹车皮、合成橡胶和海底电缆绝缘材料等。腰果梨柔软多汁,含水87.8%,糖11.6%,蛋白质0.2%,脂肪0.1%,维生素C 丰富,以及少量钙、磷、铁和维生素A、B1、B2,可作水果,也可酿酒,制果汁、果冻和泡菜等。新鲜腰果梨汁还可防治肠胃病、慢性痢疾,有利尿消除水肿功效。腰果树脂含有强心醇,有驱虫功效等。
我国种植腰果有60余年历史,分布在海南省岛南部、西南部滨海沙土和燥红土地区,以及云南省南部、西南部干湿热河谷低海拔山地。目前生产上常采用腰果袋装育苗作为种植材料,用于培育袋苗的营养袋尺寸一般为10×25cm、15×25cm、15×30cm等规格,一直来腰果培养基质主要是以单一沙壤土或表土为主,根本无法充足地为腰果苗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再由于沙壤土干燥时易松散,定植袋装苗时腰果根系易松动,不利于腰果袋装苗的定植成活。
由于一直来腰果育苗培养基质主要是以单一沙土或表土为主,这类土壤肥力差,根本无法充足地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很容易导致腰果树苗培养基质养分亏缺的问题,从而出现腰果出圃苗木质量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腰果小苗主要是主根发达,其他侧根、须根不发达,培养基质松散或者板结,均容易造成定植成活率低、定植后苗木长势弱,加大了管理难度及投入力度,再一方面,未经过消毒的土壤偶尔也会发生根节线虫、白蚁等地下害虫为害现象。以上种种均增加了腰果种植业大田非生产期的管理成本,影响了腰果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急切需要一个改良培养基质配方来改变当前的状况,为腰果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果育苗混合培养基质,可以在实际的育苗过程中替代现有的培养基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腰果袋装苗培养基质营养不足及地下害虫对腰果苗木质量的影响,提高腰果袋装苗的质量及腰果袋装苗定植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果育苗混合培养基质,包括组分和体积份数:园土2-4份、河沙或砂壤土1-3份、椰糠或腐熟锯末1-2份、腐熟牛粪1-3份、塘泥2-3份、火烧土1-2份和5-6份多菌灵或百菌清。
优选的是:腰果育苗混合培养基质,包括组分和体积份数:
园土3份、河沙2份、椰糠1份、腐熟牛粪1份、塘泥1份、火烧土1份和6份多菌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果育苗混合培养基质的制备工艺,包括步骤:
1)取鱼塘泥,暴晒2-3天,晒干后,敲碎为0.5-1cm3的颗粒,即为塘泥,备用。
2)把表土覆盖在腰果或其他作物落下的叶子及铲下的带土草坯堆成坟头型烧沤,制成火烧土,备用。
3)按体积比取园土(符合DB 440300/T 34-2008 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标准)2-4份、河沙或砂壤土1-3份、椰糠1-2份、腐熟牛粪或腐熟锯末1-3份、塘泥2-3份、火烧土1-2份混合,充分搅拌得到初步混合培养基质,备用。
4)搅拌好的初步混合培养基质随水喷洒1000-1500倍50%多菌灵或百菌清,使含水量达到60%,用薄膜覆盖2-3天后即制成育苗混合培养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