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8098.3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戴永胜;李旭;吴建星;韦晨君;施淑媛;郭风英;戚湧;吴迎春;陈建锋;范小龙;韩群飞;尹洪浩;左同生;冯媛;谢秋月;李平;孙宏途;汉敏;王立杰;陈少波;徐利;周聪;张红;陈曦;於秋杉;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24 | 分类号: | H03H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组合 并联 分压式 数字 模拟 可变 衰减器 | ||
1.一种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是由连通控制电路,分流控制电路和衰减网络电路三部分结构组成,连通衰减和分流衰减的控制电压是通过串并联电阻分压来提供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改变衰减电路衰减量值的拓扑结构,动态范围大、相对相移小、衰减精度高、端口电压驻波比小、工作带宽大、插入损耗低、是一种成品率高、控制简单、使用方便、兼容模拟式和数字式、便于采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大批量生产的可变衰减器集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单元电路构成,该单元电路由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网络电路和数字/模拟控制转换电路连接组成,该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网络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RFIN)、信号输出端(RFOUT)和一个连通、分流衰减网络组成;所述的数字/模拟转换连通控制电路由控制信号输入端(V1、V11、V12、......、V1n-1、V1n),分压电阻(R10、R11、R12、......、R1n-1、R1n),分压控制场效应晶体管(F11、F12、......、F1n-1、F1n)和偏置电阻(R31、R32、......、R3n-1、R3n)构成,其中第零分压电阻(R10)和第一分压电阻(R11)的公共连接点(A)构成数字/模拟转换连通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压信号输出端,所述的分压电阻(R11、R12、......、R1n-1、R1n)分别连接控制场效应晶体管(F11、F12、......、F1n-1、F1n)的源极后整体并联再与第零分压电阻(R10)串联构成电调可控的分压网络,该数字/模拟控制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的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网络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单元电路的超宽带组合并联分压式数字/模拟可变衰减器电路中,总控电压(V1)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控制信号输入端(A),控制信号输入端(A)即电阻(R11、R12、......、R1n-1、R1n)的公共一端,电阻(R11、R12、......、R1n-1、R1n)的另一端分别接场效应管(F11、F12、......、F1n-1、F1n)的源极,场效应晶体管(F11、F12、......、F1n-1、F1n)的栅极分别接偏置电阻(R31、R32、......、R3n-1、R3n)的一端,偏置电阻(R31、R32、......、R3n-1、R3n)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压控制端(V11、V12、......、V1n-1、V1n),场效应管(F11、F12、......、F1n-1、F1n)的漏极分别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80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开关的磁助螺线管
- 下一篇:一种使发光键盘产生闪动光彩变化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