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8542.1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杨贵;丁选明;刘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面 力学 特性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桩基础普遍的应用于公路桥梁及民用建筑物的基础工程中,使得该类基础中存在大量的桩与土的接触面,由于桩与桩周土材料性质不同,两者的刚度相差很大,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等变形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现浇大直径管桩等摩擦桩通过扩大桩与土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桩侧摩阻力来提高桩的承载力,因此,测量桩-土接触面在沉桩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静、动力荷载作用下)桩-土的沉降变形、桩侧摩阻力等对实际工程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测量所使用的土工仪器主要是直剪仪和单剪仪,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大多数桩嵌入在土中,桩受到周围土压力以及桩顶端承受上部荷载作用,桩在施工和使用阶段有排水和不排水的工况,直剪仪和单剪仪不能很好的模拟桩-土的实际受力状态。土工三轴仪可以分别施加周围压力和轴向压力、便捷的测量土体的轴向变形和体积变形以及可以模拟排水和不排水工况,因此,用土工三轴仪来研究桩-土接触面力学性质更加符合实际工况。由于传统的压力室结构形式等的限制,目前国内的静、动三轴仪主要用来研究单一土体的力学特性,无法进行桩-土接触面的测量和试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已有土工仪器不能很好地进行桩-土接触面试验研究的缺陷,提供一种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密封压力室、空心圆柱土试样、实心圆柱混凝土桩试样,其特征在于:实心圆柱混凝土桩试样为预制,其直径与空心圆柱土试样的内径相等,两者紧密贴合;混凝土桩试样下端通过弹簧组放置在底座上,上端通过传力杆与压力加载系统相连,传力杆上设置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I;混凝土桩试样外侧为空心圆柱土试样,土试样下端放置滤纸、透水石并放置在基座上,其上端依次放置滤纸、透水石、顶盖及位移传感器II。
所述桩试样为预制混凝土试样,在预制时可按工程实际将桩侧面定义成不同的粗糙度;
所述实心圆柱混凝土桩试样的直径为10cm,高55cm;空心圆柱土试样的内径为10cm,外径30cm,高50cm;
所述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可实现应力加载控制或应变加载控制;
所述在土试样上侧依次布置圆环状透水石和顶盖,下侧依次布置圆环状透水石与基座;上部顶盖可以自由的上下移动,其上侧放置位移传感器II并与轴向变形量测系统相连;
本发明还涉及以上所述的一种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步骤:
(1)按工程实际预制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实心圆柱状混凝土桩试样;
(2)将混凝土桩试样下端通过弹簧组放置在底座上,桩试样上端通过传力杆与应力加载系统相连,施加一定的轴向应力使弹簧组压缩;
(3)在底座上依次放置透水石和滤纸,放置制样对开瓣膜,将橡皮膜套在制样瓣膜内侧并用橡皮圈将橡皮膜固定,将土试样质量三等分依次加入橡皮膜内并达到相应层所要求的高度制成空心圆柱土试样;
(4)在空心圆柱土试样上端依次放置滤纸、透水石和顶盖,扎紧橡皮膜,对空心圆柱土试样施加一定的负压使试样能够站立,拆除制样对开瓣膜;
(5)位移传感器I放置在桩试样上端,位移传感器II放置在土试样顶盖上,将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I、位移传感器II、孔压计等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
(6)饱和和固结:选取适宜方式进行土试样饱和,饱和完成后按试验需求选择排水或不排水方式施加围压使土体固结;
(7)剪切:固结完成后,在桩试样上端施加静(动)轴向应力,试验开始;土试样在试验开始时仅受围压作用不受轴向应力作用,土体保持不动;在轴向应力和下端弹簧组反力的共同作用下,桩试样在竖向发生移动,由于桩表面粗糙桩试样带动桩侧土体产生竖向移动,二者移动的大小不同,其值可通过位移传感器I和位移传感器II的测量并取二者的差值得到。土试样产生竖向移动的同时所引起体积变形和孔隙水应力的变化通过测量孔压等而得到。当轴向位移(或孔隙水压力)达到相应的破坏标准时试验停止;
(8)分析试验数据,可得到桩-土接触面的应力-应变关系、桩-土的相对位移(沉降)、土体的体积变形等,可以为沉桩过程及桩使用阶段及排水和不排水两种工况下桩基础的沉降、桩侧摩阻力等的设计提供参考。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85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