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盐性复合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79252.9 申请日: 2012-03-23
公开(公告)号: CN102617807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张哲;沈智;张惠怡;李芳红;高淑玲;杨翠玲;杨志旺;雷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89/00 分类号: C08F289/00;C08F220/06;C08F2/44;C08K3/34;C09K17/40;C09K101/00
代理公司: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张英荷
地址: 730070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耐盐性 复合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耐盐性复合保水材料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玉米棒芯、坡缕石为原料,与丙烯酸交联制备耐盐性复合保水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水复合材料(Superabsorbent Composite)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在农业和园艺等领域。高吸水复合材料又称为“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性高分子树脂”或“超强吸水剂”。自G.F.Fanta等报道了淀粉衍生物系高吸水树脂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出现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工作,但是相关报道较少,制备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主要应用于卫生用品方面。20世纪80年代,关于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较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用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如海藻酸盐、纤维素、壳聚糖等)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在体系中引入多种官能团来提高耐盐性、改善吸水速度和吸水后的凝胶强度;采用如电子束、微波辐射等方法引发聚合;引入无机物或其他有机物来提高耐盐性高吸水性能。1980年,H.Asaka等首次明确提出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发展更加迅速,涉及到更多方面的内容,如何提高加压下的吸水率、吸水后的凝胶强度、表面干爽型、保水性能以及反复使用能力,更有效的提高吸水速度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注重实用性。2006年,A.Pourjavadi等人将水解胶原质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共聚,并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主要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制得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为500g/g。G.B.Marandi等人将海藻酸钠和聚丙烯腈的混合物用NaOH进行碱解,制得了海藻酸/丙烯酰胺共聚丙烯酸钠复合型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其在0.9 %NaCl溶液中的吸水率为50g/g,该树脂具有高的pH值敏感性和低的盐敏性;2009年,G.B.Marandi等将苯乙烯及丙烯酸接枝到水解了的胶原质上,制备了一种含有疏水基团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结果表明,苯乙烯的加入提高了树脂的耐盐性及加压吸水率。同年,S.Jockusch等人用过硫酸铵作为光敏剂,紫外线照射下将聚丙烯酸树脂颗粒进行了表面交联,相比于热交联的树脂,这种树脂具有一定的优异的性能。纵观近年来我国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历史,更多的是集中在利用植物秸秆(小麦,高粱,玉米等)复配丙烯酸,丙烯酰胺制备复合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开发上面。但是植物秸秆是农村牲畜喂养的主要原料,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既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就食草动物而言,2 kg的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1kg的玉米籽粒,特别是经青贮、黄贮、氨化及糖化等处理后,可提高利用率,效益将争更可观。据研究分析,玉米秸秆中所含的消化能为2235.8kJ/kg,且营养丰富,总能量与牧草相当。

玉米棒芯,是成熟的玉米穗脱粒后剩下中间的花轴部分,俗称包谷棒子或棒子骨头。玉米棒芯在以前农村主要的用途是能源材料,目前由于新农村的推广,玉米棒芯已经失去了其作为燃烧能源的主要用途,成为农业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实验证明,玉米棒芯含粗蛋白2.78%,粗纤维33.54%,钙0.27%,磷0.19%和9.64%水分。通过红外谱图(图1,图2)可以比较看出:玉米秸秆在2920cm-1处为CH3-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反应出木质素中酮基的振动,由强度可以判断该植物秸秆中木质素含量高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1605 cm-1及1512 cm-1处为木质素所含苯环的骨架吸收峰,这说明玉米秸秆木质素的含量相对最高,玉米棒芯谱图中这三个位置没有出峰,说明玉米棒芯中几乎不含木质素,但玉米棒芯在3553.6 cm-1及3408.2 cm-1处相对玉米秸秆有很强的C-OH振动,说明棒芯中纤维素的含量远高于秸秆中的含量。XRD表征发现,玉米秸秆的组分的结晶程度高于玉米棒芯,并且玉米秸秆中无机物的含量相对高。通过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玉米棒芯的纤维素含量高,更适合与制备保水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2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