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9776.8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苗;程贺;韩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9/04;C08K3/34;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有机 黏土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高熔融温度,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汽车制造业、医疗器械等领域。目前有许多关于PC复合材料研究的专利和文献见诸于报道,其中多种合金已经成功的实现商业化。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分别为CN1733448A、CN1850905A和CN1232837A)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分别为USP6166133和USP5384353)报道了聚碳酸酯和丙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物(PC/ABS),复合后的PC/ABS合金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异性能:ABS材料的易加工性和PC优秀的机械性能等。中国专利申请(CN1420910A)报道了基于抗冲击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共混物(PBT/PC)。使用传统填料对PC进行增强也多见诸于报道,包括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树脂复合物(CN110634A、CN1122349A等)、滑石进行改性的聚碳酸酯复合物(CN101180365A)等。使用传统的填料对PC进行增强可以获得性能优秀的PC复合材料,但一般情况下,填料的含量必须较大,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的密度大为增加,这显然对制备轻量化材料是不利的。而利用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在所需填料很少的情况下,即可获得优秀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由聚碳酸酯和纳米有机黏土组成;所述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的质量百分含量具体可为2.9%或3.9%。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所述聚碳酸酯可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所述纳米有机黏土的原始粒径为2μm~20μm。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在温度为300℃和负荷为1.2kg的条件下,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熔体指数为10~12g/10min;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可为5.4×104~6.2×104g/mol,具体可为5.4×104g/mol或6.2×104g/mol。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可为经铵盐插层处理的黏土(Southern Clay Products公司生产,商品名为30B);所述铵盐为甲基牛脂基双(2-羟乙基)季铵盐(methyl,tallow,bis-2-hydroxyethyl,quaternary ammonium),其中tallow为牛脂基,含有摩尔分数约为65%的C18,30%的C16和5%的C14烷基链。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中黏土无机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为70%。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可为经聚己内酯原位聚合插层处理的黏土;所述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可为1500g/mol。
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中黏土无机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为53%,进而所述复合材料中所述黏土无机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聚碳酸酯和有机黏土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造粒即得所述复合材料。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为三段控温,各段的温度均科为240℃~260℃,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机头温度可为260℃。
本发明使用传统双螺杆挤出法,以经济简单的方式制备得到了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在纳米有机黏土中黏土无机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低于5%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力学性能显著改善的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低,且力学性能优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复合材料的TEM照片。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复合材料的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代正戊酰胺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一种带有固定翼的电池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