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EGR驱动滞环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0055.9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义;李大明;胡广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1/08 | 分类号: | F02D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魏晓波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egr 驱动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决EGR驱动滞环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一种装置,燃油的燃烧需要与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为了满足国家的排放法规,发动机需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EGR系统(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将废气重新引入进气系统,从而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缸内燃烧温度,进而抑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满足排放法规。
当然,EGR率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否则过多的废气进入燃烧室可能会使碳氢、一氧化碳和微粒等排放恶化,故EGR开度(即EGR阀门的开度)大小需根据实际发动机的实际工况信息进行控制。目前,在发动机EGR控制系统中会设定EGR特性曲线,即EGR开度和占空比对应的转换曲线,即占空比是作为一种控制的信号,输出特定的占空比时,对应一定的EGR阀门的开度。
EGR特性曲线的建立过程,一般是使占空比按照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的规律变动,再获得相应的EGR开度,将占空比和对应的EGR开度标定,从而获得占空比和EGR的对应的特性曲线。
然而,占空比由大变小和由小变大时,按照同一EGR特性曲线工作,相同数值的占空比控制的EGR开度并不相同。这是由于,占空比由大变小和由小变大时,EGR阀门的启闭方向相反,由于存在摩擦和机械间隙,导致在相同数值的占空比控制下,EGR阀在开启方向和闭合方向上的行程并不一致,从而产生驱动滞环现象,导致EGR最终开度和所需的开度存在较大偏差,影响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再循环效果。
有鉴于此,如何避免占空比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时会出现EGR驱动滞环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解决EGR驱动滞环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能够避免占空比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时出现的滞环现象。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EGR驱动滞环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0)建立EGR开度按照由小变大规律变化时,EGR开度的控制信号与对应的EGR开度的第一EGR特性曲线,以及EGR开度按照由大变小规律变化时,EGR开度的控制信号与对应的EGR开度的第二EGR特性曲线;
20)实时根据发动机的工况信息计算获得EGR的所需开度,并根据所需开度获取EGR的实际所需开度;
30)判断EGR的实际所需开度大于上一次获取的EGR的实际所需开度时,进入步骤40);小于时,进入步骤50);等于时,若当前EGR特性曲线为第一EGR特性曲线,进入步骤40),若当前EGR特性曲线为第二EGR特性曲线,进入步骤50);
40)按照第一EGR特性曲线获取与EGR实际所需开度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该控制信号并按照该控制信号控制EGR的开度,并返回步骤20);
50)按照第二EGR特性曲线获取与EGR实际所需开度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该控制信号并按照该控制信号控制EGR的开度,并返回步骤20)。
优选地,步骤10)中,还设定开度变动许可值;
步骤20)中,判断计算获得的EGR的所需开度与上一次计算获得的EGR的所需开度的差值是否大于开度变动许可值,是,则获取该所需开度为EGR的实际所需开度;否,则获取上一次获得的实际所需开度为EGR的实际所需开度。
优选地,步骤10)、步骤40)、步骤50)中的控制信号均为控制EGR开度的占空比。
优选地,步骤40)中,在上一次获取的占空比基础上,按照递增至与EGR实际所需开度对应的占空比的趋势输出占空比,步骤50)中,在上一次获取的占空比基础上,按照递增或递减速率输出占空比,直至与EGR实际所需开度对应的占空比相等。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解决EGR驱动滞环的系统,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EGR开度按照由小变大规律变化时,EGR开度的控制信号与对应的EGR开度的第一EGR特性曲线,以及EGR开度按照由大变小规律变化时,EGR开度的控制信号与对应的EGR开度的第二EGR特性曲线;
获取单元,实时根据发动机的工况信息计算获得EGR的所需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0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