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消息处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0486.5 | 申请日: | 200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1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J·斯维拉普;M·拉比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湘;李家麟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设备 中的 消息 处理 | ||
本申请是名称为“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消息处理”的中国专利申请200480031273.7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消息处理领域。
相关技术说明
诸如如今的蜂窝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越来越多可以被传输的不同消息类型,每种消息类型具有自己的特征。消息类型的实例例如:用于文本消息的SMS,用于图形信息的EMS,用于包括声音和图片的多媒体消息的MMS,“计算机相关”的消息(诸如具有或不具有附件的e-mail,以及用于在网站上存储消息的日志)。
在如今的蜂窝电话中,当用户准备一条消息时,使用编辑器来准备消息。在开始准备消息之前,用户首先必须决定要准备哪种类型的消息,例如将准备SMS,从而选择合适的编辑器。然后用户被限定为该类型的消息和包括其限制的相应特征。例如,如果SMS已经被准备,那么通常不可能将其转换成e-mail,相反也不行。这当然就是缺点,因为用户在准备消息之前甚至在准备消息的时候不知道他最终要以哪种类型的消息结束。他甚至都不知道谁是消息的接收者。另一个缺点是在知道消息将具有的最终格式之前用户不能保存消息。
专利文献,例如,描述了将消息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格式的解决方案,例如从SMS到MMS,正如在描述计算机工作站的WO-A1-02/096046中公开的那样。然而,所有解决方案的共同点就是该转换在系统中集中地执行,而不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本身中执行。
因此,如今有关例如通过位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传统编辑器准备和保存消息的技术中仍然有几个缺点。
因此,需要向用户提供能够在最终决定以哪种类型的消息结束之前撰写和保存消息。更具体而言,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够由用户以简单方式完全控制的编辑器,其中编辑器在决定用于传输(或者保存)的最终消息类型之前准备和保存消息。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够由用户以简单方式完全控制的编辑器,以便能够在决定最终要用于传输的消息类型之前准备和保存消息。
通过以下方法达到该目的:提供一种对所有消息类型公共的编辑器,检测用户的消息类型选择,并且根据用户作出的选择而在显示器上改变外观并改变传输格式。该编辑器被提供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户能够在决定最终要传输的消息类型之前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准备和保存消息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该目的是通过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准备消息的方法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组消息类型,该消息类型能够在对所有消息类型公共的编辑器中由用户选择,
检测用户的消息类型选择,和
根据用户作出的选择改变传输格式。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第一个方面特征的方法,还包括以对应于所选择消息类型的格式显示消息的步骤,通常显示在信息呈现单元上。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第一个方面特征的方法,其中第一用户输入单元允许以第一方向和第二相反方向操纵(actuate)和滚动,其中对该操纵作出的选择以及第一输入单元对一个方向的确认的检测提供了消息类型的选择,而选择的检测根据用户所作选择而提供改变外观和传输格式。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第六个方面特征的方法,包括保存步骤,优选地自动地执行。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第四个方面特征的方法,其中保存步骤以通用格式执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让用户在决定最终要传输的消息类型之前准备和/或保存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准备消息的设备而获得,该设备包括:
消息类型选择单元,提供能够由用户选择的一组消息类型项目,
用户输入单元,允许用户进行消息类型选择,和
控制单元,被设置用来:
提供一组消息类型,该消息类型能够在具有对所有消息类型公共的格式的编辑器中由用户选择,
检测用户经由所述用户输入单元作出的消息选择,和
根据用户作出的选择改变传输格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0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