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过孔方式产生的聚噻吩球形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1748.X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娟;潘忠诚;邱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65/00;B82B3/00;H01L51/4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式 产生 噻吩 球形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由过孔方式产生的聚噻吩球形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a)取聚噻吩加入到苯甲醚、邻二氯苯和环己酮等选择性溶剂中,通过改变聚噻吩和选择性溶剂的配比,控制初始聚噻吩溶液的浓度为0.1 mg/mL-0.5 mg/mL;
(b)将聚噻吩溶液在50-100 ℃下加热搅拌搅拌6-24小时达到完全溶解状态,将完全溶解的聚噻吩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c)将冷却到室温的聚噻吩溶液加入到注射器中,同时在注射器出口处加上具有一定孔径的孔洞薄膜,孔径为220-450 nm,通过流速调节仪控制施加在注射器活塞上的压力,使聚噻吩纳米纤维在0.01 mL/s--0.3 mL/s的宏观流速下通过孔洞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球形体的聚噻吩具有如下的结构通式:
其中,聚噻吩和n与m有如下对应关系:
当n=m时,为均聚噻吩,当n≠m时,为嵌段聚噻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球形聚集体的聚噻吩线性纳米纤维是通过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结晶而成,纳米纤维的宽度为10-15 nm,高度为3-4 nm,长度为2-3 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74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