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骨安装机大梁位移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1815.8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1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记;杨念记;方长海;吴信保;张盛;刘新立;周洪根;朱越来;孙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骨安 装机 大梁 位移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纵骨安装机进行端部位移调整和对角线位移调整用的纵骨安装机大梁位移调整装置,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对平面分段中船体纵骨的安装都是人工进行。操作人员需启动车间行车吊动纵骨到底板上划线部位对齐,起吊过程中肉眼直接观察纵骨与底板端部和对角线的偏差,这种方式工作效率极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需大量的工人同时作业才能满足生产,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精度高、调整操作便捷且安全、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纵骨安装机大梁位移调整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纵骨安装机大梁位移调整装置,承载大梁的左端部架设在回转支承上,回转支承的下表面与左底座固定连接一体,在左底座的下端部固定有滑块,滑块与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固定在框架横梁上,第一液压缸的两端的活塞杆上旋上第一耳环,位于第一液压缸左侧的第一耳环通过销轴与油缸连接座联接,在销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轴用挡圈,位于第一液压缸右侧的第一耳环通过销轴与框架联接;承载大梁的右端部固定有辊轮座,在辊轮座内固定安装有辊轮轴,在辊轮轴的端部转动安装有辊轮,辊轮与路轨配合,路轨与右底座固定,油缸拉杆的底部连接在承载大梁的下表面,油缸拉杆的底部连接在右底座上,在油缸拉杆上安装有第二耳环,所述第二耳环通过油缸拉杆端部的第二轴用挡圈固定,第二耳环旋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
在每根辊轮轴上安装有两个轴承,在两个轴承之间的辊轮轴上套接有轴承内隔套,在位于左侧的轴承左侧的辊轮轴上套接有轴承外隔套,在位于右侧的轴承右侧的辊轮轴上亦套接有轴承外隔套,在辊轮的内孔中设有孔用挡圈。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大梁端部位移调整时,操作人员只需启动大梁端部调整按钮即可自动完成大梁左右移动的操作(调整范围是+/-150mm),大梁对角线位移调整时,操作人员只需启动大梁对角线调整按钮即可自动完成大梁前后对角线移动的操作(调整范围是+/-150mm)。调整速度快、平稳、便捷且安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I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1中II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主要由回转支承1、左底座2、油缸连接座3、第一耳环4、第一液压缸5、滑块6、直线导轨7、辊轮座8、辊轮9、孔用挡圈10、轴承11、辊轮轴12、轴承外隔套13、轴承内隔套14、路轨15、右底座16、销轴17、第一轴用挡圈18、油缸拉杆19、第二轴用挡圈20、第二耳环21与第二液压缸22等部件构成。
该纵骨安装机大梁位移调整装置,承载大梁的左端部架设在回转支承1上,回转支承1的下表面与左底座2固定连接一体,在左底座2的下端部固定有滑块6,滑块6与直线导轨7,直线导轨7固定在框架横梁上,第一液压缸5的两端的活塞杆上旋上第一耳环4,位于第一液压缸5左侧的第一耳环4通过销轴17与油缸连接座3联接,在销轴17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轴用挡圈18,位于第一液压缸5右侧的第一耳环4通过销轴17与框架联接;承载大梁的右端部固定有辊轮座8,在辊轮座8内固定安装有辊轮轴12,在辊轮轴12的端部转动安装有辊轮9,辊轮9与路轨15配合,路轨15与右底座16固定,油缸拉杆19的底部连接在承载大梁的下表面,油缸拉杆19的底部连接在右底座16上,在油缸拉杆19上安装有第二耳环21,所述第二耳环21通过油缸拉杆19端部的第二轴用挡圈20固定,第二耳环21旋在第二液压缸22的活塞杆上。
在每根辊轮轴12上安装有两个轴承11,在两个轴承11之间的辊轮轴12上套接有轴承内隔套14,在位于左侧的轴承11左侧的辊轮轴12上套接有轴承外隔套13,在位于右侧的轴承11右侧的辊轮轴12上亦套接有轴承外隔套13,在辊轮9的内孔中设有孔用挡圈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氧系统
- 下一篇:环模制粒机双轴驱动齿轮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