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枢纽器及其公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2196.4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鸿;江家荣;蔡顺涼;尤泽诚;苏大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枢纽 及其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枢纽器,尤指一种公连接件的中空枢轴与固定座结合为一体后,该中空枢轴可供走线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一般具掀盖的消费性3C电子产品,诸如便携计算机、移动电话、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大抵是将本体置于下半部,并由枢纽器(铰链)与上半部的盖体相连结,使盖体相对于本体可为之旋转开合。因此,枢纽器亦为决定上述消费性3C电子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
即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15953号的“方便走线的枢纽器”专利案为例,其包括一具有一中央贯通轴孔的枢轴,一包含有一套管部的第一承架,该第一承架可转动地套设于该枢轴一端,以及一套设于枢轴另端的第二承架;该第一与第二承架分别固设于一电子产品的本体与设有屏幕的盖体,使本体与盖体可相对枢转,且电子产品的电子线路可穿过枢轴的轴孔,而连接于上盖与本体,以可避免线路不当缠绕于枢纽器上的外,亦可减少线路所占用的空间。
惟前述专利案的枢轴与第二承架的结合方式,是于该第二承架轴向开设一通孔,以供枢轴以紧配合方式插接结合。也就是说,该枢轴外径略大于通孔内径,且第二承架材料硬度大于枢轴,因此在进行紧配合插接时,枢轴的插接段会会持续在通孔内产生摩擦刮损,以致造成该插接段与通孔的密合度不佳的缺陷;所以,当盖体进行掀盖时,容易造成该枢轴于该第二承架的通孔内晃动,甚至空转的问题,进而导致旋转扭力不足的情况发生。再者,由于该枢轴外径略大于通孔内径,以致该枢轴插接于通孔内为整段紧配合,而具有不容易组装的缺陷,并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其是由一公连接件与一母连接件所组成,该公连接件的固定座与枢轴采用非整段紧配合插设,以大幅降低枢轴插接时产生的刮损,而具有减少受力晃动,以及容易组装的优点。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提供一种枢纽器,其包括:
一公连接件,其进一步包括:
一固定座,其分别设有一插接孔及一连接部,该插接孔内两端及中间分别形成一第一、第二束紧段及一非束紧段;以及
一枢轴,其轴向开设一走线孔,并于一端设有一紧配合插设于第二束紧段的插接段外端部,且该插接段突设一紧配合插设于第一束紧段的杆环,使得该枢轴插设于插接孔内;以及
一母连接件,其分别设有一套接管及一衔接部,该套接管轴向开设一供枢轴套设的套接孔。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的公连接件,其是由一固定座及一枢轴所组成,该公连接件的固定座与枢轴采用非全段式紧配合插设,藉以大幅降低枢轴插接时所产生的刮损,而具有减少受力晃动,以及容易组装的优点。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提供一种枢纽器的公连接件,其包括:
一固定座,其分别设有一插接孔及一连接部,该插接孔内两端及中间分别形成一第一、第二束紧段及一非束紧段;以及
一枢轴,其轴向开设一走线孔,并于一端设有一紧配合插设于第二束紧段的插接段外端部,且该插接段突设一紧配合插设于第一束紧段的杆环,使得该枢轴插设于插接孔内。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及图2为本发明枢纽器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枢纽器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发明枢纽器是由一公连接件1及一母连接件2所组成。
公连接件1是由一固定座11及一枢轴12结合为一体。该固定座11轴向开设一插接孔111,该插接孔111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束紧段112和一第二束紧段113,该第一、第二束紧段112、113之间则形成一非束紧段114,亦即该插接孔111通过两端第一、第二束紧段112、113与后叙枢轴12进行紧配合结合时,可大幅减少该枢轴12插接时所产生的刮损。
该插接孔111基本上为一多阶形孔洞,因此,就插接孔111内径尺寸差异言,第一束紧段112内径大于非束紧段114内径,且非束紧段114内径又大于第二束紧段113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21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连续加热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