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2748.1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5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屏幕 显示 方法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发明了一种透明屏幕。透明屏幕的一大亮点就是使用者不仅可以观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还可以透过透明屏幕观看到透明屏幕遮挡的区域,同时人们站在透明屏幕的前后侧均可以观看到显示器上的内容。
人们可以将透明屏幕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中,使得在观看透明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到透明屏幕背后的区域。
在实现上述透明屏幕显示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人们站在各个角度均可以观看到透明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但是,当透明屏幕中显示的为使用者的重要私密文件时,容易泄露信息;或者,当透明屏幕置于表面图像较凌乱复杂的支撑物上时,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由于透明屏幕的透明度不可以调节,降低了透明屏幕显示的灵活性,进而为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装置,解决了由于透明屏幕的透明度不可以调节,降低了透明屏幕显示的灵活性,进而为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用于显示图像;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所述显示单元相反的两侧,并且所述显示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透光率大于预设透光率,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第二侧至所述第一侧的方向;
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用于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具有第一透光率,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具有第二透光率,所述第一透光率和所述第二透光率不同。
一种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获取第一切换命令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信息将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一种透明屏幕显示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获取第一切换命令信息;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信息将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装置,采用上述方案后,第一调节单元通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切换命令信息从第一状态调节到第二状态,使得第一调节单元的透光率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第一调节单元的透明度,电子装置的显示效果也随之改变,增加了电子装置显示的灵活性,进而为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一调节单元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含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薄膜被施加电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未被施加电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对薄膜施加光源,对其进行颜色修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明屏幕显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屏幕显示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为一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待显示内容,如图1所示,该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第一调节单元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2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入设备及输入方法
- 下一篇: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捡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