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3064.3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卢枳伸;陈贵平;刘广丰;刘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响水海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46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刺参 苗种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育苗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属于动物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展刺参养殖业是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面积迅速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许多繁育厂家从事刺参的人工繁育,然而现有繁育方法:一是,繁育产量不稳定,产量低;二是,苗体较弱;三是,苗规格差别较大。因此制约了刺参养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
本发明的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参蓄养管理:
蓄养池采用水泥槽,采用单层浮式网箱暂养,培育密度为15~25头/m3,水深1.2~1.5米,水温16~18℃,盐度29~32‰,PH值为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在5㎎/l以上;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1/2,换水温差不大于1℃;
(二)产卵受精:
产卵密度不大于50粒/㎡,亲参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亲参移出,并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三)孵化:
利用深井水降温池内海水,环境条件要求为水温17~20℃,盐度29~32‰,PH值7.8~8.5,光照500~1000lx,溶解氧在5㎎/l以上,孵化密度为20~50粒/ml;
(四)幼苗管理:
幼苗密度控制在0.5~1个/ml,用鼠尾藻磨碎液投喂,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1/3,每隔一小时用翻水板上下轻轻翻动池水1次,水温控制在20~25℃,2-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
(五)稚参管理:
(1)当幼苗生长到出现五触手原基或幼苗20%~30%发育成樽形幼体时,导入繁育池;选择无色透明的聚乙烯波纹板做附着基,水温保持在15~23℃,光照为500~1000lx,盐度为29~32‰,溶解氧在5㎎/l以上,PH值为7.8~8.5,培育密度控制在0.5~1头/㎝2;
(2)繁育池采用流水法改善水质,每天流水4~6次,每次2~3小时,每天流水量为繁育池水体的3~4倍;每2~3天吸污1次,半个月倒池1次;
(3)投喂饵料,饵料主要成分为鼠尾藻粉、马尾藻粉、鱼粉、酵母菌、海泥、免疫多糖和/或钢丝藻;
(4)投喂光合细菌以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稚参抗病能力;
(六)清除苗种脏污:
在幼苗和稚参阶段,附着基滋生大量盐嘎等脏污,在刺参清底倒池时,首先准备一盆海水,将约5斤参苗放入盆中,用手旋转盆水,脏污集中在中间,用直径15厘米100目小手抄网捞取。
优选地,所述的附着基在投放前用0.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天,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洗刷干净后放入繁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接种另一面。
本发明的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在孵化阶段利用深井水降温池内海水,避免了水温过高,提供了良好的参苗生活环境,提高了成活率,成活率可达90%,保证繁育的顺利进行。向池内投喂光合细菌,有效改善繁育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稚参抗病能力。选择无色透明、波纹高、面积大的聚乙烯波纹板做附着基,利于附着和摄食。采用特殊的方法清除苗种脏污,减少水质污染,促进生长和成活。采用本发明,一是生长时间长。由于利用地下海水调控水温,保证了参苗在事宜温度下生长,避免了参苗的夏眠冬蜇,可延长生长期5个多月,所以参苗长的快,个体大,2cm的稚参可长大4cm-6cm,大个体可达8cm。二是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由于对稚参的生活条件进行了全人工调控,所以保苗率高,一般能达到3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参蓄养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响水海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响水海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结矿冷却炉翻板式调风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冷却屏蔽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