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3834.4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樊志强;王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58 | 分类号: | 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董旭东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机架 ucm 机型 轧机 压下 规程 优化 方法 | ||
1.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定义板形偏差系数和凸度偏差系数,再根据现场来料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然后计算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参数,再输出给相应的机架调节机构,实现压下规程的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a1)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工作辊辊径中间辊直径Dmi、支撑辊直径Dbi、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中间辊辊型分布值ΔDmij、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工作辊辊身长度Lwi、中间辊辊身长度Lmi、支撑辊辊身长度Lbi、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中间辊辊弯辊缸中心距lmi、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
a2)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包括带材的宽度B、来料的厚度h0、成品厚度hn、钢种;
a3)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Fmax i、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Pmax i、各个机架的张力设定值Ti、临界打滑因子ψ*、临界滑伤指数目标板形目标板凸度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目标板凸度允许最大偏差ΔC、轧制速度最大值Vmax、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i max、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中间辊最大正弯辊力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
(b)定义兼顾板形与板凸度压下规程优化中涉及的过程参数,包括第i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i、变形搜索步长Δλ、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1y、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2y、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3y、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4y、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最优压下率为ε5y、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1、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2、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3、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4、板形与板凸度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0;
(c)采用模型法给定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4机架的变形量分配的初始值,并通过该初始值,计算出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5机架的压下率分配值,同时对第5机架的变形情况进行判断,其步骤如下:
c1)令Δλ=0.01、k1=k2=k3=k4=0、定义优化目标函数的初始值为F0,并令F0=1010(这个正确,表示一个很大的初始值);
c2)令第1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1=0.2+k1Δλ;
c3)根据λ1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压下率
c4)令第2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2=0.1+k2Δλ;
c5)根据λ2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压下率
c6)第3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3=0.05+k3Δλ;
c7)根据λ3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压下率
c8)第4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4=0.01+k4Δλ;
c9)根据λ4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压下率
c10)令第5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5=1-λ1-λ2-λ3-λ4;
c11)判断不等式0<λ5<0.2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c12),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c12)根据λ5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压下率
(d)对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以及打滑与热滑伤是否超限进行综合判断,判断步骤如下:
d1)定义轧制压力安全系数αF、轧制功率安全系数αP、打滑安全系数αψ、热滑伤安全系数
d2)自动测量并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安全系数的初始值,αF=0.75-0.85、αp=0.85-0.95、αψ=0.80-0.90、
d3)根据步骤(c)中1-5机架的压下率计算出当前压下规程下1-5机架的轧制压力Fi、轧制功率Pi、用于表述打滑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ψi、用于表述热滑伤的特征参数滑伤指数
d4)判断当前规程下所有机架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因子以及滑伤指数是否超过机组允许值,即判断不等式是否同时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e),否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e)中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规程的设定,步骤如下:
e1)定义板形偏差系数ασ、板凸度偏差系数αC;
e2)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ασ=0.75-0.85、αC=0.85-0.95;
e3)计算出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辊弯辊力Swi、最佳中间辊弯辊力Smi、最佳中间辊窜动量δi以及所对应的成品板形值σ1j、成品板凸度值Cj;
e4)在修正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的板形与板凸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判断不等式
(f)对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进行优化,使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均衡,其优化过程如下:
f1)计算各个机架的功率余量
f2)定义优化目标函数为F,并令
f3)计算当前压下规程下的优化目标函数F;
f4)采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符合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与热滑伤防治、板形与板凸度等方面要求前提下所有可能的规程分配组合,计算出相应的目标函数的值,然后找出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所对应的压下率就是所要的最优压下率,方法是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F0=F、ε1y=ε1、ε2y=ε2、ε3y=ε3、ε4y=ε4、ε5y=ε5,记录下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转入步骤(g),计算下一组变形量组合;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不记录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直接转入步骤(g);
(g)在完成了当前压下率下寻优之后,将变形量重新分配,判断压下率是否超限,流程如下:
g1)判断不等式λ4<0.2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1,转入步骤c9),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2);
g2)判断不等式λ3<0.3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c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3);
g3)判断不等式λ2<0.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c5),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4);
g4)不等式λ1<0.6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c3),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h);
(h)输出最优压下规程ε1y、ε2y、ε3y、ε4y、ε5y,控制相应机架的调节机构动作,完成压下规程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8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效IL-1受体拮抗剂
- 下一篇:一种催化燃烧含氯有机废气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