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4259.X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和雪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7/1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应用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指一种反射片的切口的宽度大于灯管直径的背光模组以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计算机屏幕、手机、数码相机、PDA、车载导航系统等产品。而液晶面板是关键的显示组件,由于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设置背光模组才能进行显示,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完整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冷阴极荧光灯管,一种是LED。对于较大的液晶显示装置,如电视等,其背光源多是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习知的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框10、反射片11以及灯管12。背框10具有底板和侧壁,反射片11一部分贴敷于底板上,一部分倾斜抵靠并固定于侧壁。灯管12包括两个平行的直管12a、12b以及连接两个直管12a、12b的底管12c,为了将灯管12的底管12c设置于反射片11和背框10之间,需要在反射片11上开设多个槽孔11a,并且自相邻两个槽孔11a底端裁切出切口11c,自槽孔11a顶端裁切出切缝11b。安装灯管12时,先将反射片12从切口11c处沿D1方向向上拉起,灯管12的底管12c沿D2方向插设于反射片和背框之间后松开反射片。上述组装过程常会于反射片上形成折痕11d,折痕11d会造成背光模组的出光画面不均匀并形成黑影线,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框、反射片以及灯管。该背框包含侧板和底板;该反射片包含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该第二反射部开设有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该第一容置孔和该第二容置孔分别自该第一反射部和该第二反射部的连接处向该第二反射部延伸而出,该第一容置孔和该第二容置孔之间具有一切口;该灯管包含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以及连接该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底管;其中,该第一反射部和该第二反射部沿该连接处折弯,该第一反射部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第二反射部倾斜抵接于该侧板,该切口的上边缘到该底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灯管的直径,该底管自该切口插设于该背框和该反射片之间,该第一直管容置于该第一容置孔内,该第二直管容置于该第二容置孔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切口的下边缘设置于该底板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切口的上边缘于该底板上具有正投影线,该切口的下边缘位于该侧板和该投影线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直管平行于该第二直管,该第一直管垂直于该底管。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容置孔和该第二容置孔的宽度分别等于该第一直管和该第二直管的直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容置孔和该第二容置孔之间的间距等于该底管的长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反射片包括多组该第一容置孔、该第二容置孔以及切口。
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反射片上的切口的上边缘到该底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灯管的直径,方便灯管自该切口插设于该背框和该反射片之间,且不会产生折痕,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
为了对本发明的结构目的和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背光模组沿HH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随附之图式来描述本发明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了解,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辐射测试仪的计数管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的天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