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敷脐中药组合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84906.7 申请日: 2012-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2579940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马玉侠;高树中;于岩瀑;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9062 分类号: A61K36/9062;A61P1/12;A61K31/045
代理公司: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李桂存
地址: 250355 山东省济***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小儿 腹泻 中药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敷脐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病控制中心规定:小儿腹泻是指24小时内大便次数超过3次,且有性质改变(水样便、黏液样便、脓血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亦有国外学者将病程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迁、慢性腹泻常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健康。西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与病毒、细菌等感染性因素及饮食、气候等非感染性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以感受风寒、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多见。

目前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主要有液体疗法、营养治疗法及药物疗法,但有时疗效不甚理想。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上有着独特的疗效,如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但内服中药口感差,针灸推拿有疼痛感,令患儿哭闹,增加了治疗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小儿腹泻的疾病特征和其他疗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敷脐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三七6份,丁香6份,肉桂12份,草乌9份,葎草10份,山药12份,高良姜12份,蒲黄9份,冰片6份。

将上述药物进行混合后超微粉碎,密封备用。

药物敷脐法是中医外治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神阙穴(即肚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血管最晚闭合处,皮下脂肪较少而分布丰富的血管网、淋巴循环网和神经,对药物的敏感度高、屏障作用小,有利于药物吸收,而小儿皮肤娇嫩,药物的吸收会更加迅速;此外,神阙穴可通过经络与脾、大肠、小肠相联系。敷脐法恰当运用神阙穴自身的特性及密切联系相关脏腑的优势,与中药的四气五味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且无痛苦,是极具优势的治疗方法。

2.使用方法如下:

⑴取上述药末适量,与3.5%~6%(每百毫升醋的醋酸含量,g/100ml)的食醋以1:2~3的质量比将药物调成糊状备用。

⑵令患儿仰卧,充分暴露脐部,用75%酒精在脐局部常规消毒后,将药糊敷脐中,用薄棉花盖住脐部,外用3cm*3cm的伤湿止痛膏固封。

⑶24小时换药1次,换药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急性腹泻治疗72小时为一疗程;慢性腹泻治疗五天为一疗程。

本方针对小儿腹泻的病机特点,并遵循脐疗的用药原则而创作的经验用方。组成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如下: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心、大肠经。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便血等。《纲目》:“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本草新编》:“止血兼补虚”;《百草镜》:“生津”。

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暖肾。主治泻痢,脘腹冷痛等。《药性论》:“治冷气腹痛”;《海药本草》:“疗五痔,辟恶祛邪”;《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等。《本经》:“补中益气”;《药性论》:“治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 ;《得配本草》:“平肝扶邪益脾土,一切虚寒致病并宜治之”。

草乌:辛、苦,热。归心、肝、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主治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别录》:“心腹冷痛,脐间痛”;《本草蒙筌》:“散寒邪,除寒痛,破滞气积聚”。

葎草:甘、苦,寒。归心、肺、肾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湿热泻痢等。《新修本草》:“止水痢”;《本草正义》:“主湿热壅塞之实证”;《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胃肠炎,痢疾”。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等。《本经》:“补中益气力”;《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本草再新》:“健脾润肺……开胃气”。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脘腹冷痛等。《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药性论》:“腹痛吐泻”;《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

蒲黄:甘、微辛,平。归肝、心、脾经。止血、祛瘀、利尿。主治血痢,便血等。《药性论》:“主痢血”;《日华子》:“治……血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