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通径机及实现钢管与通径头同心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048.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博;薛守刚;赵旭;黄国华;赵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G01B5/25;G01B5/20;G01B5/2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通径机 实现 通径头 同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钢管内径尺寸、直线度、圆度以及内部毛刺去除质量的通径机及实现钢管与通径头同心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中,对地下油层的检测信息需要从油管中获取,甚至检测仪器也要从油管,套管中下到油层,如果石油钢管内径尺寸、直线度、圆度或毛刺去除质量不符合要求,很可能导致检测设备卡在石油钢管中,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整个油井报废。因此,在石油钢管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管内径的一些参数进行检测。
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通径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但由于自身的结构缺陷,由于探杆为长形物体,其头部的通径头通常会在检测过程中重心下移,造成探杆与钢管的中心不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通径机及实现钢管与通径头同心度的方法,该通径机可以实现通径头在进入钢管检测过程中,避免重心下移,使得通径头始终保持在钢管的中心运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管通径机,包括储管台架、钢管输送辊道、翻管器、探杆、通径头、升降平台、操作台、夹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平台上设有钢管夹紧机构,在通径头的下部设有避免通径头重心下移的导轮;所述的升降平台及钢管夹紧机构调节钢管的中心线,导轮支撑通径头,使得在检测过程中时,通径头的中心与钢管的中心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的钢管夹紧机构包括底座、上夹臂、下夹臂、液压缸、导柱、橡胶板、铜套,上夹臂、下夹臂设置于两侧的导柱上可移动,导柱固定于底座上,位于一侧导柱上的上、下夹臂通过液压缸连接,上、下夹臂与导柱之间设有铜套,且在上、下夹臂与钢管的接触部位设有橡胶板。
所述的导轮包括滚轮、滚轮座、支撑梁、支撑柱、调整螺母、弹簧、固定螺母,滚轮设置于滚轮座下方,滚轮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滚轮座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固定,支撑柱上套有弹簧,弹簧上部设有调整螺母,支撑柱上部设有支撑通径头的支撑梁。
采用所述钢管通径机实现钢管与通径头同心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翻管机将被检测钢管过渡到钢管输送辊道上;
2)钢管输送辊道将钢管输送至升降平台上的钢管夹持机构;
3)钢管夹持机构的上、下夹臂之间的液压缸动作,上夹臂回落与钢管接触,此时钢管已经固定,液压缸收缩,上夹臂与钢管上表面接触,这时下夹臂在液压缸收缩的带动下向上运动直至钢管下表面接触,并夹紧钢管;
4)通过调整升降平台的高度及对钢管夹持机构上下夹臂在导柱位置的调节使钢管中心与通径头在一条直线上;
5)通过夹送辊输送通径头至钢管内部,且设置于通径头下部的导轮起到对通径头的支撑作用,保证通径头在工作过程中沿着钢管的中心线运动,避免其与钢管内壁发生摩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有钢管夹持机构和支撑通径头的导轮,再通过升降平台的调节,可以保证通径头的中心与钢管的中心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完全实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通径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管通径机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钢管通径机钢管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钢管通径机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钢管通径机通径头与导轮在钢管内进行检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储管台架 2-钢管输送辊道 3-主动辊道 4-被动辊道 5-翻管器 6-钢管夹紧机构 6a-底座 6b-下夹臂 6c-液压缸 6d-上夹臂 6e-导柱 6f-橡胶板 6g-铜套 7-通径头 8-夹送辊 9-探杆 10-托辊 11-升降平台 12-操作台 13-导轮 13a-滚轮 13b-滚轮座 13c-支撑梁 13d-支撑柱 13e-调整螺母 13f-弹簧 13g-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在具体生产中的结构与使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图1-图4,一种钢管通径机,包括储管台架1、由主动辊道3和被动辊道4组成的钢管输送辊道2、翻管器5、钢管夹持机构6、通径头7、夹送辊8、探杆9、托辊10、升降平台11、操作台12。钢管夹持机构6、通径头7、夹送辊8、探杆9安装于升降平台11上,检测工作开始前调整升降平台11的水平高度及钢管夹持机构夹持钢管的位置,使通径头7与钢管输送辊道2上钢管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