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安全闭锁的升降尾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974.5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立;林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立通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2 | 分类号: | B60J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闭锁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车辆尾门有关,尤其指一种收折后可自动闭锁的尾门结构。
背景技术
常用的车辆尾门如台湾发明专利第I233407号所公开,参见本说明书所附图式图8所示,其在收折时,须先将尾门40升起至一定高度,并将一吊绳41勾住尾门40,再调降尾门40高度以收折尾门40,而在尾门40收折的过程中,二个设于尾门40两侧的卡制杆42将分别卡入一设于尾门40升降轨道上的卡制槽43,由此闭锁尾门40。
但此尾门40的闭锁方式过于简略,仅限制尾门40于枢转方向的动作,但该卡制槽43的开口431却使尾门40有机会可以直线向上脱离该卡制槽43,而在车辆行进期间,很容易因震动使尾门40产生上下方向的位移,故此常用结构的尾门闭锁效果有限,安全性也不足,实有改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安全闭锁的升降尾门,其可于收折尾门同时利用安全机关自动闭锁尾门,而具有使用上的安全性。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安全闭锁的升降尾门,其设于车辆相对于车头的尾端,该尾门在该尾端两侧分别设有一直立的轨道及一滑设于该轨道中的滑座,该滑座枢设有一门板,该门板可相对于该滑座枢转,以供作为平台及收折而闭锁车辆尾端用,该尾门设有一闭锁机构,其中: 该闭锁机构设于该门板,其包括有一以一主枢接部枢设于该门板上的连动件,该连动件朝两相异方向分别延伸有一第一凸伸部及一第二凸伸部,其中该第一凸伸部枢接有一拉杆,该第二凸伸部枢接有一固接于该门板的边框的拉伸弹簧,而位于该主枢接部附近的相异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部,且各有一连杆一端分别枢接于该二枢接部,各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为一自由端且延伸至该门板两侧的边框,并分别穿设于该边框两侧的二穿孔中,且分别凸伸出该二穿孔,其中可由拉动该拉杆使该连动件形成以该主枢接部为轴的枢转,进而带动该二枢接部产生位移,而令该二连杆的自由端退回各对应的穿孔内;而对应该门板边框二穿孔的该二滑座上分别设有一勾具,该二勾具分别以一枢接端枢设于该二滑座上,该二勾具相对于其枢接端分别形成有一勾扣端,该二勾扣端可于该门板朝车辆尾端枢转时勾扣住该二连杆穿伸出该门板边框二穿孔的自由端而闭锁车辆尾端。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具安全闭锁的升降尾门可在收折尾门同时利用安全机关自动闭锁尾门,而具有使用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闭锁机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闭锁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图5为本发明闭锁机构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6、图7为本发明辅助闭锁机构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常用升降尾门的闭锁机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安全闭锁的升降尾门,其设于车辆相对于车头的尾端1,该尾门于该尾端1两侧分别设有一直立的轨道11及一设于该轨道11中的滑座12,该滑座12枢设有一门板13,该门板13可相对于该滑座12枢转,以供作为平台及收折而闭锁车辆尾端1用。该尾门设有一闭锁机构2及一辅助闭锁机构3,以供门板13收折于车辆尾端1之后将其安全地闭锁,避免意外翻出造成危险。其中:
如图2所示,该闭锁机构2设于该门板13,其包括有一以一主枢接部211枢设于该门板13上的连动件21,该连动件21为一杆体而朝两相异方向分别延伸有一第一凸伸部212及一第二凸伸部213,其中该第一凸伸部212枢接有一拉杆22,该拉杆22朝该门板13的一侧边框131延伸并穿出该边框131形成有一拉环221,而该第二凸伸部213枢接有一固接于该门板13另一侧边框131的拉伸弹簧23;又位于该主枢接部211附近的相异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部214、215,且各有一连杆24、25一端分别枢接于该二枢接部214、215,各连杆24、25的另一端分别为一自由端241、251且延伸至该门板13两侧的边框131,并分别穿设于该边框131两侧的二穿孔1311、1312中,且分别凸伸出该二穿孔1311、1312,其中该二穿孔1311、1312的孔径稍大于该二连杆24、25的杆径,而可如图3所示,由拉动该拉环221使该连动件21形成以该主枢接部211为轴的枢转,进而带动该二枢接部214、215产生位移,而令原穿出该二穿孔1311、1312的该二连杆24、25自由端241、251退回各对应的穿孔1311、13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立通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立通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