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6177.9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平;孙威;付燕霞;袁寿其;王龙滟;葛爱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离心泵 进口 回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泵直锥管吸水室,特别是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
背景技术
离心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等工农业领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和维修方便等优点。泵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叶轮进口边的前盖板处部分液体从轮缘区倒流回吸水室,后又随主流流入叶轮,上述现象称为进口回流。回流流体具有和叶轮同向的周向旋转速度,回流与主流混合,将旋转的能量传递给主流,使得进水管内产生很强的预旋,叶轮非均匀进流,并在吸水室中心出现低压区。回流的产生导致空化和低频压力脉动,产生机械振动,消耗能量,降低泵的运行可靠性和工作性能。本装置在离心泵吸水室里安装一个芯管,将前盖板改造与芯管相互配合,并对其轴向和周向固定,芯管的直径和长度经过设计可达到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离心泵在小流量工况下产生进口回流而导致的工作不稳定,性能差,容易产生空化和压力脉动等上述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装置是在离心泵吸水室安装一个内径和进水管相同的芯管,前盖板和芯管之间形成8个直形的流道。具体为芯管外壁在周向上均匀分布8个和轴线平行的长条形的块,块超出芯管左端截面,且未超过芯管的右端截面。块与前盖板上开的沟槽相配合,芯管的周向得到了定位。芯管的轴向定位是靠水管和前盖板上的沟槽固定的,前盖板上的沟槽未开到底,故阻挡块向右移动;而进水管抵着块的左边,阻挡了块向左运动。且芯管、进水管与前盖板三者保持同轴度,相邻两个长条形的块之间与前盖板共同形成了一个直形的流道。芯管的长度为进水管直径的四分之三,其与前盖板的间隙为进水管直径的十分之一。上述装置可收集控制叶轮进口端的回流流体,流体的周向旋转速度在直形流道中消失,随后返回到主流中。这样可消除回流具有的周向速度对主流的影响,有效的减少了进水管内来流的预旋。从而减小因进口回流而导致的空化和低频压力脉动的产生,实现该装置的预期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芯管,可以有效的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减少进口回流的影响,并为其他类型水泵回流控制的研究提供借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装有本装置的离心泵的整体结构。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 B剖视图。
图4是芯管的三维立体图。
图中1.进水管,2.芯管,3.前盖板,4.吸水室,5.叶轮,6.轴,7.前盖板沟槽,8.直形流道,9.芯管外壁上的长条块,10.主流,11.回流。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装置,主要是在吸水室(4)安装一段芯管(2),管外壁上8个块(9)与进水管(1)和前盖板沟槽(7)相配合,在轴向和周向上固定并支撑,并形成8个直形流道(8)。
电机连接轴(6)带动离心泵开始工作,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5)进口边的前盖板(3)处出现反向液流,发展成回流(11)。如附图2所示,回流(11)沿着芯管(2)右端面与前盖板(3)之间的间隙进入直形流道(8),并从芯管(2)左端与进水管(1)之间的间隙流出,回到主流(10)中。由于该装置可收集回流流体,消除了其具有的周向速度,并将回流与主流隔开,因此有效的抑制了离心泵进口回流,减小空化和压力脉动的出现,达到设计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6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