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组合外固定式提琴内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6414.1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宇 |
主分类号: | G10D1/02 | 分类号: | G10D1/02;G10D1/00;B27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体 组合 固定 提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琴制作与修复的模具,尤其是一种分体组合外固定式提琴内模。
背景技术
提琴制作艺术源于意大利,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在这个过程中,提琴的制作艺术在众多制作者的探索中得到了不断升华与发展。由于该技术的制作和使用原理适用于各种制式提琴的制作与修复,所以在此不一介绍,仅以小提琴制作为例作详尽描述。
小提琴制作分内模和外模两种制作方法,现在大多数制作者都喜欢采用内模方法。但是内模制作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当提琴侧板制作成型后都要脱模,即将模具取下来对侧板上的角木进行精细加工修整,而后再将侧板与背板粘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所使用模具为一体式整板模具,如果不将模具取下来,将无法对侧板上的角木进行修整打磨,而对角木的修整必须在合琴之前进行,再有就是带着模具而将侧板与背板粘接后模具就难以取下来。而将模具提前取下来会带来以下问题:一是侧板的上下衬条粘接成型后,通常都是用分缝刀具将角木与模具剥离后取出模具,但稍有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侧板开裂或变形;二是侧板脱模后,一段时间内将失去模具的依托,受室内温湿度和木材自身的张弛应力影响以及制作者手持单薄的侧板进行加工操作,也容易造成侧板变形,而变形严重的就会影响到小提琴的外形和音质,要么做成次品琴,要么废掉重做(有的制作者是将侧板修整后再重新套入模具固定,但毕竟曾脱模一段时间,即使再套入模具也难保复位无偏差、不变形,且带着夹具影响后期涂胶以及合琴等工序的操作。还有的是带着模具粘接背板,最后以至于敲打角木脱模,很困难,而且修整角木时还容易伤及背板);三是在侧板和背板粘接时,离开模具的侧板涂胶只能一点一点依次涂胶或用夹具将侧板和背板夹住后再往里面抹胶,时间效率和粘接质量难免受到影响,且稍有操作不当就会影响提琴的音质和使用寿命;四是在制作侧板的整个过程中模具会经常脱离平面支撑,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角木或是侧板的歪斜变形,给后期工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五是实木角木难以适应各种因侧板厚薄差异的弧度,特别是下角木,一旦对接质量不好当时无法发现,只能后期进行修补。所以,只有采用分体组合外固定式内模的制作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弊端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侧板不易变形、休整角木和侧板涂胶以及脱模等操作容易的分体组合外固定式提琴内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组合外固定式提琴内模,包括模具和固定模具的固定托盘及外固定木块,所述模具由模块平面拼接再由上夹板和下夹板紧固后置入垫片和固定杆组成;所述固定托盘包括上托板和下托板,模具固定在上托板的中心位置,在模具外侧的固定托盘上依次安装有卡簧。
本发明所述模具由四块模块拼接组成,即上下各一块,中间部分左右各一块。
本发明所述垫片有六块,分别设置在模具外侧的缺口处。
本发明所述固定杆有20个,分别设在模具侧面的固定杆孔内,固定杆的前端分别开有限位栓孔和分离孔,限位栓孔内插有限位栓,所述固定杆为圆柱形硬木、金属或包覆有金属外皮的圆柱形硬木。
本发明所述模块、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对应位置分别开有拆卸槽、夹具孔和组装插孔,组装插孔内设有组装螺杆。
本发明所述固定托盘形状与模具相仿且尺寸大于模具,通过模具托盘固定螺杆与模具上的托盘固定孔固定连接,固定托盘上还设有模具限位螺丝。
本发明所述卡簧有16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托盘上距模具外沿150mm轮廓线外周边的卡簧位置内。
本发明所述外固定木块包括首木和尾木固定木块、中腰外弧固定木块和中腰角木固定木块。
本发明所述首木和尾木固定木块的内侧设有合缝杆,合缝杆由合缝杆固定棒通过合缝杆固定棒插孔固定,所述首木和尾木固定木块的底部还设有拼缝导轨。
本发明所述中腰外弧固定木块和中腰角木固定木块的内侧分别设有固定木块内弹簧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宇,未经张建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6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