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霉防静电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7367.2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新港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97/02;C08L77/02;C08K13/04;C08K3/26;C08K7/14;C08K3/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霉 静电 塑木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塑木复合材料是将木材基体材料与热塑性塑料和加工助剂混合均匀并挤压而成的,是一种兼具木材与塑料两者优点的复合材料。其节能环保、木质感强,受热稳定不易变形,无有害气体,因此被广泛使用,涉及包装、运输、园艺、装饰装修等领域。
塑木复合材料开发初期,植物纤维的比例较低,含量一般<50%,塑料高分子基料为主要成分,提升了木塑防霉防腐能力,因此曾一度认为塑木本身具有耐腐性能。然而后期随着技术的改进,植物纤维的比例增加,含量甚至可达到70%,由于植物纤维中含有半糖、半纤维素、纤维素,甚至还含有淀粉和蛋白等营养物质,使得塑木复合材料更容易受腐。试验表明,尤其是室外使用的塑木复合材料,如铺板、栅栏等并没用使用到预期的寿命和不需要维护的目的。实际上空气的氧化以及紫外线的辐照都会使塑木复合材料的表明发生降解。因此为了使塑木复合材料能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完美的性能,有必要加入一定的防腐剂。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北方干燥的冬季,室内处处有“电”,触及门把手会被电击,触及水管会被电击,回家抱孩子也会被电击,甚至开锁触及钥匙孔,也会被电击。研究发现,这些电击现象会给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人身肌体的生理平衡,潜移默化地导致种种疾患,加速人体老化。塑木复合材料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办公、家里、工厂、商城、超市等都会接触到塑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因此塑木复合材料防静电处理是有必要的。
目前还未见具有防霉防静电功能的塑木复合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腐性能好、抗老化、防静电,使用寿命长的防霉防静电塑木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植物纤维 30~80份
PE 30~80份
轻质碳酸钙粉 5~10份
聚乙烯蜡 0.5~5份
玻璃纤维粉 0.5~10份
防霉抗菌剂 0.5~10份
抗氧化剂1010 0.3~1份
防静电剂 0.5~10份
偶联剂 0.5~1.5份
所述的防霉抗菌剂为硼酸盐、三氯生和吡啶硫酮、苯腈类化合物之一;
所述的防静电剂为高分子防静电剂,即尼龙12类聚酰胺弹性体;
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1)原料准备:将PE挤出造粒,植物纤维粉处理为90目,玻璃纤维粉处理为100目;
(2)塑料粒子改性处理:将PE粒子、聚乙烯蜡、玻璃纤维粉置于机械中搅拌3min,挤出造粒,挤出机机筒温度185℃,模头温度200℃,得到改性塑料粒子;
(3)混合搅拌:将偶联剂与植物纤维粉混合后,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抗氧化剂1010、防静电剂、防腐抗菌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18min即可;
(4)混合造粒:将步骤(2)改性塑料粒子和步骤(3)混合物送入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并造粒,挤出机机筒温度185℃,模头温度195℃,得到防霉防静电塑木复合材料粒子;
(5)成型:采用机器将步骤(4)所得粒子挤出成型防霉防静电塑木复合材料板材,挤出机机筒温度170℃,模头温度1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但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而且防静电性能稳定。其防腐剂可以延长塑木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本发明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本发明可以消除静电,避免了电击现象,消除了电击带来的不适,促进身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其原料组分及配比如下:
植物纤维 60份
PE 80份
轻质碳酸钙粉 10份
聚乙烯蜡 2.5份
玻璃纤维粉 5份
硼酸盐 3份
抗氧化剂1010 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新港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新港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