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光路实时控制差分干涉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7442.5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平;孙建锋;职亚楠;鲁伟;刘立人;周煜;戴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06 | 分类号: | H04B1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光路 实时 控制 干涉 接收 装置 | ||
1.一种双光路实时控制差分干涉接收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
第一偏振分束器(1)的偏振分束面(1a)与输入的信号光的线偏振光和监控光的线偏振光的前进方向分别呈45°,第一偏振分束器(1)分别将正交入射的所述的输入信号光的线偏振光和所述的监控光的线偏振光分为偏振面相互垂直的反射光和透射光,构成差分支路和精密控制支路,所述的差分支路依次经第一反射镜(4)、第二反射镜(5)入射第二偏振分束器(3),所述的精密控制支路依次经第一偏振分束器(1)、精密位相控制器(2)入射第二偏振分束器(3),该第二偏振分束器(3)的偏振分束面(3a)将差分支路和精密控制支路的两束光分为水平光路和竖直光路,所述的竖直光路经过第一二分之一波片(6)进入第三偏振分束器(7),在第三偏振分束面(7a)分为透射光和反射光,该透射光和反射光分别由第一光电探测器(10)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1)探测接收,第一光电探测器(10)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1)的输出端接正交平衡电路(15)的输入端,该正交平衡电路(15)的输出端与乘法电路(17)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水平光路依次经第二二分之一波片(8)输入第四偏振分束器(9),在第四偏振分束器(9)的偏振分束面(9a)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该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由第三光电探测器(12)和第四光电探测器(13)探测接收,第三光电探测器(12)和第四光电探测器(13)的输出端与同相平衡电路(14)的输入端相连,该同相平衡电路(14)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电路(16)的输入端和所述的乘法电路(17)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乘法电路(18)的输出端经锁相电路(18)后与所述的控制精密位相控制器(2)的控制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实时控制差分干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信号光和垂直监控光同时输入到所述的第一偏振分束器(1)装置中,其中监控光在输出端平衡探测,通过锁相电路(18)来控制精密位相控制器(2)的位相变化,使得信号光经过差分干涉两支路后的位相满足相应的匹配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实时控制差分干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过该接收装置的差分光回路输出的两路光的时间差等于调制数据1比特的时间间隔,经过第三光电探测器(12)和第四光电探测器(13)探测并由所述同相平衡电路(14)处理的平衡接收信号即为解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光路实时控制差分干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射镜(4)、第二反射镜(5)组成光程差模块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上,下设导轨,以供该平台沿垂直于所述水平支路的方向精密移动,光程模块与数据传输速率G匹配,L1距离不变,不同的L2对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关系:
L1-L2=c/G,
其中c为光速,G为数据传输速率,L1差分支路端从第一偏振分束器(1)的偏振分束面(1a)到第二偏振分束器(3)的偏振分束面(3a)的距离,L2为精密位相控制端支路,从第一偏振分束器(1)的偏振分束面(1a)到第二偏振分束器(3)的偏振分束面(3a)的水平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实时控制差分干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密位相控制器(2)是一个由电光调制晶体或者通过电机制动、可以旋转的两表面平行的光学玻璃平板构成的相位控制装置,旋转精度为1微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4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FFT的宽带自动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