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冶金含铁尘泥为主要原料制备多离子掺杂型磷酸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7669.X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3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照金;高志芳;李辽沙;周元;武杏荣;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金 含铁尘泥 主要原料 制备 离子 掺杂 磷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冶金含铁尘泥为主要原料制备多离子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磷酸铁(FePO4)因成本低、环境友好、理论比容量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FePO4的电导率很低(为10-10 ~ 10-11 S·cm-1),无法直接作为储能材料应用。目前改善FePO4导电性的常用方法是C包覆,但这种方法只能提高粉体粒子表面导电性;为获得更好的电极反应动力学性能,通常采用金属离子掺杂的方法改善其本体导电性,以提高其充放电循环的实际比容量。目前,国内外制备掺杂型FePO4多以化学试剂为原材料,成本较高,未见用冶金含铁尘泥制备离子掺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FePO4的报道。
冶金含铁尘泥包括高炉瓦斯灰(泥)、转炉污泥和电(转)炉除尘灰等,它们主要产生于钢铁冶炼各工艺的除尘和废水治理工序,含有30~70wt%的Fe、~8 wt%的Zn和多种有价金属(如Cr、Ni、Mo、V、Mn、Al、Ti等)。其中,Fe是制备磷酸铁的主体元素,Mg、Al、Zn、Mn、Cr、Ni、Mo、V等对磷酸铁具有掺杂作用并能改善其电化学性能。这些元素均可被硫酸浸出转移至滤液中,根据溶度积原理,用磷酸和滤液反应,通过pH值调节可对多离子磷酸盐沉淀进行组分调控。因此,冶金含铁尘泥具备多元素按比例提取、分离并用以制备多离子掺杂磷酸铁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制备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冶金含铁尘泥为主要原料制备多离子掺杂型磷酸铁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以冶金含铁尘泥为Fe源和多种掺杂元素源制备多离子掺杂型磷酸铁,产物化学式为 ,其中M为掺杂元素,x是各掺杂元素的总摩尔数。
本发明的制备原理是:将冶金含铁尘泥酸解、过滤后得到以二价、三价铁盐以及多种目标金属盐为主的混合溶液,并用强氧化剂双氧水将体系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将此混合溶液和磷酸反应,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最终得到多离子掺杂型磷酸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以冶金含铁尘泥为主要原料制备多离子掺杂型磷酸铁的方法,所述冶金含铁尘泥是钢铁冶炼各工艺的除尘和废水治理工序中收集到的含铁尘泥,包括高炉瓦斯灰、瓦斯泥、转炉污泥、酸洗污泥和电炉除尘灰,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冶金含铁尘泥置入反应釜中;
(2)配制确定浓度的硫酸,适宜的硫酸浓度为2~5 mol/L;
(3)根据冶金含铁尘泥的化学组成,按尘泥中Fe2+与硫酸溶液中SO42–的摩尔比Fe2+:SO42–=1:(1.2~1.5)称取硫酸溶液;
(4)将称取的硫酸液缓慢注入所述盛有冶金含铁尘泥的反应釜,室温下搅拌进行酸解反应,待体系无气泡逸出,且pH值趋于稳定,酸解反应结束,反应时间小于2小时,在室温下进行;
(5)将步骤(4)得到的反应产物抽滤除去沉淀物得到滤液,所述沉淀物主要为石膏,和少量其它不溶物,将30wt%的过氧化氢溶液滴入所述滤液中,不断搅拌,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氧化的终点用铁氰化钾确定,得到氧化后的滤液;
(6)将步骤(5)得到的氧化后的滤液的反应器置入70 ℃水浴并进行搅拌,缓慢注入相应计量的浓度为85 wt%的磷酸后,用25 wt %的氨水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至3.5~4.5,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继续搅拌30~50分钟,陈化30分钟,过滤,于100 ℃烘干5~15 h,得到磷酸铁水合物和多种掺杂元素的磷酸盐水合物沉淀,即制备多离子掺杂型的前驱物;按照PO43–:SMi摩尔数=0.9~1.2确定磷酸的量,Mi表示冶金含铁尘泥中各目标元素,所述目标元素是指冶金含铁尘泥中含有的Fe以及Mg、Al、Zn、Mn、Cr、Ni、Mo、V元素的几种或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6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