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功耗吞吐脉冲式分频器电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87794.0 申请日: 2012-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26646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2
发明(设计)人: 高海军;孙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3L7/18 分类号: H03L7/18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地址: 31001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功耗 吞吐 脉冲 分频器 电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功耗吞吐脉冲式分频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CMOS工艺成为面向几个GHz应用的首选。然而,射频前端电路较大的功耗仍然是约束系统电池寿命的瓶颈。频率合成器是射频前端电路中的关键模块,它包括压控振荡器、多模分频器、鉴频鉴相器、电荷泵及环路滤波器,是整个射频收发电路消耗功耗的主要部分。其中的多模分频器和压控振荡器工作在锁相环的最高频率,它们的功耗占整个频率综合器功耗的70%以上,因此多模分频器的低功耗设计成为低功耗射频前端电路的关键。

吞吐脉冲式分频器是常用的多模分频器结构,它包括一个双模前置预分频器、可编程计数器P和吞吐脉冲计数器S。信号由双模前置预分频器输入,从可编程计数器输出。吞吐脉冲计数器S的作用是使双模前置预分频器在可编程计数器P的前S个周期为除(N+1)分频,后(P-S)个周期为除N分频,这样得到的分频比为:S×(N+1)+(P-S)×N=PN+S。通过分析吞吐脉冲式分频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发现,双模前置预分频器中的部分D触发器和吞吐脉冲计数器S的T触发器在后(P-S)个周期内处于闲置状态,对分频功能的实现没有作用却同样在消耗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功耗吞吐脉冲式分频器电路。

本发明包括双模前置预分频器F、可编程计数器P和吞吐脉冲计数器S;双模前置预分频器F的时钟输入端CKf接外部输入时钟信号Fin,模式控制信号输入端MCf与吞吐脉冲计数器S的模式控制信号输出端MCs连接,分频输出端Foutf与吞吐脉冲计数器S的时钟输入端CKs和可编程计数器P的时钟输入端CKp连接,可编程计数器P的分频输出端Foutp作为整个分频器电路的分频输出端Fout,并与吞吐脉冲计数器S的重置端resets和可编程计数器P的重置端resetp连接。

所述的双模前置预分频器F包括两个D触发器、一个二输入或门OR、一个二输入与门AND;二输入或门OR的输出端与第一D触发器D1的数据输入端D连接,二输入或门OR的一个输入端和二输入与门AND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D触发器D1的反相端出端QB连接,二输入与门AND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D触发器D2的使能输入端en连接作为模式控制信号输入端MCf,二输入与门AND的输出端与第二D触发器D2的数据输入端D连接,二输入或门OR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D触发器D2的同相输出端Q连接,第一D触发器D1的同相输出端Q作为分频输出端Foutf,第一D触发器D1的时钟输入端CLK和第二D触发器D2的时钟输入端CLK连接作为双模前置预分频器F的时钟输入端CKf

 所述的第一D触发器D1包括六个NMOS管和五个PMOS管,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和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连接作为第一D触发器D1的数据输入端D,第五PMOS管MP5的漏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作为第一D触发器D1的同相输出端Q;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与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和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连接,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与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连接;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连接,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与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连接,作为第一D触发器D1的反相输出端QB;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第三PMOS管MP3的栅极、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连接作为第一D触发器D1时钟输入端CLK;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接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第五PMOS管MP5的源极接电源VD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