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1-3微米超宽带发光的含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8940.1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彭明营;曹人平;邱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12 | 分类号: | C30B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微米 宽带 发光 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宽带发光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具有1-3微米超宽带发光的含铋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3微米激光在军事、医疗、光通信、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利用水的吸收,2微米激光可以用来切除前列腺等人体软组织或杀死癌细胞,水在这个波长的吸收系数约为100cm-1。这个波段激光器所用增益介质主要是稀土掺杂的晶体或玻璃光纤。每一种稀土离子掺杂的晶体或光纤只能在很窄的光谱区工作,譬如铒离子激活的主要工作于1.5与2.7微米,铥离子激活的主要工作于2微米,钬离子激活的工作于2.1微米,镱离子激活的工作于1微米等。由于发光原理的限制,目前没有一种基于稀土离子掺杂的材料可以产生同时覆盖1-3微米光谱区的超宽带荧光。如果能够发明可1-3微米同时发光的材料,就可能用其作为增益材料,研发超宽带波长可调谐新型激光器,甚至超短脉冲激光器。
2004年,彭明营等人发明了铋掺杂锗基玻璃(授权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4216.2),具有1-1.6微米的宽带发光。2005年,彭明营等人发明了铋团簇掺杂硅基玻璃(授权中国发明专利ZL 200510024483),具有1-1.6微米的宽带发光,同年邱建荣等人发明了铋掺杂系列晶体(授权中国发明专利ZL 200510023597),具有1-1.6微米的宽带发光。2009年,徐军等人发明了铋掺杂卤化物晶体(中国发明专利ZL 200910151679.3),具有1-1.6微米的宽带发光,同年邱建备等人发明了铋掺杂磷硅酸基玻璃(中国发明专利ZL 200910094186.0),具有类似的发光。但这些铋掺杂材料的近红外发光仍然不能完全覆盖1-3微米。
铋掺杂玻璃具有1-1.6微米的宽带发光,但铋在其中多种发光中心并存,这包括近红外发光与非近红外发光中心。铋非近红外发光中心的存在将会大大增加耗能过程,将这种玻璃深加工成光纤,玻璃光纤的损耗势必增加,不利于实现激光输出。目前尚没有合适的措施精确控制铋离子价态至近红外发光状态。铋掺杂晶体也具有1-1.6微米的宽带发光,其情形与铋掺杂玻璃类似,也无法解决非近红外发光中心共存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1-3微米超宽带发光的含铋晶体,仅具有一类铋发光中心,具有超宽带红外发光特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1-3微米超宽带发光的含铋晶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1-3微米超宽带发光的含铋晶体,含有Bi53+团簇离子的卤化物晶体。
所述含有Bi53+团簇离子的卤化物晶体为Bi5(GaCl4)3、Bi5(AlCl4)3、Bi5(AsF6)3S2O4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具有1-3微米超宽带发光的含铋晶体的制备方法,在无水无氧条件下采用熔体法制备Bi53+团簇离子的卤化物晶体。
所述Bi53+团簇离子的卤化物晶体为Bi5(GaCl4)3。
所述Bi53+团簇离子的卤化物晶体为Bi5(AlCl4)3。
所述Bi53+团簇离子的卤化物晶体为Bi5(AsF6)3S2O4。
所述Bi5(GaCl4)3按以下步骤制备:
(1)选取高纯铋粉、三氯化铋、三氯化镓、苯作为原料,原料之间摩尔比控制为高纯铋粉∶三氯化铋∶三氯化镓∶苯=(0.01~20)∶(0~3)∶(1~100)∶(0~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8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斑变性的治疗
- 下一篇:低压降燃料组件上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