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屋顶绿化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8977.4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宋中南;石云兴;杨辉;张涛;霍亮;戢文占;吴文伶;孙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1/02 | 分类号: | E04D11/02;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绿化 排水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顶绿化领域中的屋面排水结构,以及它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屋顶绿化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屋面排水是第一关键要素。只有良好的排水才能避免屋面积水及渗漏情况的发生。现有屋顶绿化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排水层材料及施工方式如下:
1、采用砖块平行等距排放。砖块中间间隔2.5cm,上方覆盖15cm厚的矿渣或卵石层,利用其缝隙排水。采用砖块和卵石无疑大大增加了屋面负重,并且植物根系很容易穿透。
2、直接铺设碎石或者卵石层。为了减轻重量,要在最底层铺放轻质陶粒层。这种方式铺设的排水层除了重量大,易被根系穿透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降雨后由于陶粒边角圆滑浮力较大,会从底层浮起并随水流四处移动,以致堵塞下水口。
3、铺设(蓄)排水板复合土工布过滤层。(蓄)排水板为有机材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蓄)排水板承载力不够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容易老化、寿命短。上方的土壤容易因为重力以及土工布质量差等原因下坠填满排水板各个凹槽,导致雨天不能正常排水,给建筑物带来了很大的质量隐患。在排水板上打孔的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水流通畅,但长此以往,植物根系会透过孔洞生长,造成堵塞,甚至会直达下方的阻根层,而且塑料材质在施工或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火灾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屋顶绿化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屋顶绿化排水层材料重量大、抗压强度低、易被根系穿透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屋顶绿化排水层施工方法复杂,易出现质量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屋顶绿化排水结构,由依次铺设在屋面结构上的防水阻根层、保护层、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和土工布层构成。
所述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为现场铺设的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或预制的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砖。
所述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材料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高强陶粒 50~70%;
水泥 15~40%;
矿物掺合料 2~8%;
减水剂 1~2%;
水 3~10%;
所述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1MPa,容重为0.3~3T/m3,透水率大于1mm/s。
所述高强陶粒是粘土陶粒、粉煤灰陶粒、页岩陶粒或煤矸石陶粒。
所述高强陶粒的抗压强度高于1.5MPa。
所述减水剂为多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萘系高效减水剂。
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硅灰、粉煤灰或矿渣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矿物掺合料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
矿渣 10~30%;
粉煤灰 30~50%;
硅灰 30~50%。
这种屋顶绿化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为现场铺设的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时,屋顶绿化排水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清理屋面结构上的防水阻根层表面,然后在防水阻根层上铺设一层土工布作为保护层;
步骤二,现场制备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先按配比将水泥、矿物掺合料、减水剂与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强陶粒搅拌均匀;
步骤三,在保护层上铺设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厚度为4~10cm,经养化、固化后形成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
步骤四,在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上方铺设土工布层阻挡泥土下落。
这种屋顶绿化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为预制的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砖时,屋顶绿化排水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预制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砖,先按配比将水泥、矿物掺合料、减水剂与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再加入高强陶粒搅拌均匀,将制备好的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浆料填充至模具中,养护24小时拆模,切割后得到厚度为4~10cm的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砖;
步骤二,清理屋面结构上的防水阻根层表面,然后在防水阻根层上铺设一层土工布作为保护层;
步骤三,在保护层上铺设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砖,排列间距小于5mm,形成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
步骤四,在高强陶粒透水混凝土排水层上方铺设土工布层阻挡泥土下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8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