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89525.8 申请日: 2012-03-30
公开(公告)号: CN1026180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徐东;徐永;任昌义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L77/00 分类号: C08L77/00;C08L77/02;C08L77/06;C08L67/02;C08L71/12;C08L23/08;C08L51/06;C08K13/02;C08K3/34;B29C47/92
代理公司: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代理人: 杜启刚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尼龙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阻隔材料足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它对小分子气体、液体、水蒸汽、香味及药味有屏蔽能力,有时也可阻隔光线(紫外线)。阻隔材料在汽车、食品、医药、精密仪器及精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分子气体或液体对聚合物的渗透过程分为4个阶段:(1)小分子吸附于聚合物表面;(2)小分子溶解于聚合物中;(3)小分子以一定的浓度梯度通过聚合物;(4)小分子在聚合物的另一表面解吸。凡可以延缓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的因素都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阻隔性。

阻隔材料主要应用在食品饮料保鲜包装、输送管道、油箱、油瓶、储液罐等要求气体或液体小分子渗透率低的应用场合。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阻隔材料在汽车油箱、输油管道上的应用成为了阻隔材料的重要应用方式之一。

世界上第一只汽车塑料燃油箱由德国的Volkswagen汽车公司、BASF公司和Kautex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联合开发成功并运用于Porsche跑车上。目前美国已有95%的汽车采用塑料燃油箱,欧洲也有91%的车型使用塑料燃油箱,即使是铁制油箱的大国日本也认识到铁油箱具有的隐患,也开始批量开发塑料油箱。目前中国的轿车大部分已使用塑料燃油箱,而且东北和江苏各有一家企业在生产塑料燃油箱。目前,塑料燃油箱所用的材料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但是因为汽油结构与HDPE类似、具有相容性,汽油等非极性溶剂会通过油箱内壁渗透扩散到外界气化损失掉。单层HDPE燃油箱的排放量约16g/m2·24h,远远不能符合排放标准。目前,美国EPA及我国对汽车整车燃油排放量标准均为小于2g/car·24h;美国EPA对各种小型通用动力设备的燃油箱燃油排放标准为1.5g/m2·24h。因此,塑料燃油箱的技术焦点实际上是燃油箱防渗透技术。为了提高HDPE的燃油阻隔效率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处理方法:燃油箱内壁表面处理及包含高阻隔性高分子材料的多层共挤。

对塑料燃油箱内壁进行表面处理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环氧喷涂法,此种方法较为落后,效果也差;第二种是磺化(SO3气体)处理法,该法工艺成熟,曾经广泛使用;第三种是氟化处理法,该方法是在吹塑成型过程中,同时向油箱内部吹入含有1%氟的氮气,使其油箱内层形成防燃油渗透的含氟层。经氟化处理后,油箱的汽油渗透量降低效果较为显著,可由-16g/m2·24h降至0.5g/m2·24h。上述三种方法中的后两种方法均会造成公害。日本已禁止采用氟化法,原因是易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设备投资大、气源困难、工艺复杂、难度大、成本较高。

多层共挤是目前提高HDPE燃油箱阻隔性能的主要手段,其结构是从外到内是新料层(含炭黑)、回料层、粘接层、阻隔层(EVOH)、粘接层、新料层;由于加入了阻隔性树脂EVOH,从而改善了燃油的泄漏污染。尽管多层共挤技术提高了HDPE油箱,但由于阻隔树脂含量不高、HDPE本身对燃油的阻隔效率过低,因此此种六层共挤油箱的阻隔能力也仅是达到0.9g/m2·24h,虽然目前仍然能够符合排放标准,但是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其对燃油的阻隔能力必将无法满足要求。同时,多层共挤设备复杂,设备投资的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这也是塑料油箱成本长期高过金属油箱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HDPE本身机械性能相对较差,因此油箱制品必须要求较厚才能符合力学要求,使得产品对车体的减重效果较差。最后,因为多层共挤制备得到HDPE燃油箱为非均相结构,所以无法回收重复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隔性好的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

聚酰胺树脂:25%-96.7%,

阻隔性高分子填料:0.5%-30%,

阻隔性无机纳米填料:0.5%-10%,

增韧剂:2%-30%,

助剂:0.3%-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