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9633.5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排;刘吉平;吴家振;刘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排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05000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能源的大量使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再加之石油、化石能源日趋枯竭,研究可推广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已成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汽车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对能源多样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发展电动汽车的公告,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这必将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在于:电池的充电问题。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不能够满足用户的行驶公里数要求,而在途中如何充电已成为电动汽车不被广泛推广的重要难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场所用电动汽车充电站,现有的充电站仍然属于沿用常规充电机为特定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而建立的充电机的传统充电模式,而此种充电模式不能适应多种类别、型号、及厂家的电动汽车,而且,由于充电过程比较漫长,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见,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本技术方案得到了国家电力系统的支持,将电动汽车的电池统一,并且利用本方案去除了电动汽车等待充电的时间,满足了用户对充电快捷性、方便性的要求,同时电动汽车采用租用电池的使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电动汽车的成本,更加有利用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推动了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结构中包括总控管理电路和电源转换装置组成的控制箱、借助配套线路连接在控制箱上的充电工位,每个充电工位配置受总控管理电路管理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关键在于:充电工位分布在可控移动的电池输送带上,每个工位独立配置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和被充电电池的固定位置,充电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在被充电池上。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在国家电力系统的支持下,将该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设于城市的各个街道及各大公共场所,另将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件统一,各种电动汽车生产厂家将车内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统一,在充、换电系统的足电待装工位存储着众多已经充满电的电池,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可以将电量匮乏的电池组件取出来,直接换上已经充满电的电池组件,之后,电动汽车即可继续行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技术方案去除了电动汽车等待充电的时间,满足了用户对充电快捷性、方便性的要求,同时用户在购买电动汽车时采用租用电池的购买形式,可以大大降低电动气车的成本,更加有利用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推动了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输送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是电动汽车,2是电池,6是存储输送带,A1是初检工位区,A2是主充电工位区,A3是浮充电工位区,A4是成品电池测储区,10是第二输送带,12是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3是电池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结构中包括总控管理电路和电源转换装置组成的控制箱、借助配套线路连接在控制箱上的充电工位,每个充电工位配置受总控管理电路管理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重要的是:充电工位分布在可控移动的电池输送带13上,每个工位独立配置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和被充电电池的固定位置,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的输出端子连接在被充电池2上。
移动的电池输送带13从电池入口至出口依次划分为电池初检工位区A1、主充电工位区A2、浮充电工位区A3、成品电池测储区A4,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根据充电工位区的变换分别采用脉冲大电流、或浮充小电流充电工艺对电池进行作业,最后通过满冲测试的电池从出口移出。
所述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中包括电压监测电路、电池内阻监测电路,以上电压监测电路、电池内阻监测电路将随机监测到的电池电压、内阻、及反向阻抗信号发送至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2的受控端与总控管理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排,未经王建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6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