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感雨传感器及其光学透镜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3550.3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万锴;赵红娟;张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3/08;B60S1/08;G01W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传感器 及其 光学 透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器控制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感雨传感器及其光学透镜组系统。
背景技术
感雨传感器能够检测降雨的强度,自动控制刮水系统在合适的模式下工作。感雨传感器位于在风挡玻璃后面,它能根据落在玻璃上雨水量的大小来自动调整雨刷的刮水速度,避免了人工手动调节刮水的速度,增加了驾车时的舒适度;同时,可以使驾驶员集中精力开车,去除了事故隐患。
在工作时,由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发光器件发送光信号,通过发射透镜将光线汇聚后以设定的角度入射风挡玻璃,光线在风挡玻璃内经过全反射后出射,再经过接收透镜汇聚后由光敏器件接收。当玻璃表面干燥时,光线几乎是100%地反射回来被光敏器件接收。当风挡玻璃上有雨水时,反射回来的光线就会减少,当风挡玻璃上的雨水越多,反射回来的光线就越少,光敏器件根据接收光线的强度变化判断降雨量的大小,并调节雨刷的速度,光线强度越小表示降水越大,则调节雨刷使其速度越快。其中,光学透镜系统是感雨传感器的重要结构,其透镜形式和布局结构决定了光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以及适用的风挡玻璃的厚度。
现有的感雨传感器中光学透镜系统包括:并排式、正方形式、菱形式以及交错式等布局方式,每种布局方式对应一个特定的透镜收-发对(一对接收透镜和发射透镜)间距,即每种布局方式其所有透镜收-发对的几何中心间距相同,为某一固定值。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现有的光学透镜组系统每种布局方式其所有透镜收-发对间距是单一相同的,只适用于某个固定(最佳)厚度以及以在所述最佳厚度一定偏差范围内厚度的风挡玻璃。因此,当风挡玻璃的厚度超出现有某一光学透镜组系统的最佳厚度较大时,采用光学透镜组系统的传感器将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感雨传感器及其光学透镜系统,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增大了对风挡玻璃厚度的适用范围,使得采用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车载感雨传感器适合不同厚度的风挡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感雨传感器光学透镜组系统,包括:
多组透镜收-发对;
所述多组透镜收-发对的发射透镜和接收透镜几何中心距离不全相同。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透镜收-发对组数为2、3或4。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当透镜收-发对组数为4时,4组透镜收-发对布局呈长方形结构。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当透镜收-发对组数为4时,4组透镜收-发对布局呈平行四边形结构。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透镜为非球面镜。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非球面镜包括:双曲面镜、菲涅尔透镜。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多组透镜收-发对共有一个公共接收透镜。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多组透镜收-发对的发射透镜位于一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上,所述公共接收透镜位于所述圆形或椭圆形内部。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透镜的光轴与车辆风挡玻璃表面夹角为4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感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外壳;
信号发生装置;
信号接收装置;
光学透镜组系统;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并通过通讯总线与雨刮控制器相连,由雨刮控制器驱动雨刷电机;
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组系统包括:多组透镜收-发对,所述多组透镜收-发对的发射透镜和接收透镜几何中心距离不全相同。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载感雨传感器光学透镜组系统包括:多组透镜收-发对;所述多组透镜收-发对的发射透镜和接收透镜几何中心距离不全相同。本发明所述光学透镜组中的透镜收-发对的发射透镜和接收透镜的几何中心距离不全相同,而具有不同几何中心距离的透镜收-发对对应不同厚度的风挡玻璃,其中,长光路(几何中心距离较大)的透镜收-发对在较厚的风挡玻璃中性能更好,短光路(几何中心距离较小)的透镜收-发对在较薄的风挡玻璃中性能更好。所以,采用所述光学透镜组系统构成的车载感雨传感器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风挡玻璃,增大了对风挡玻璃厚度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3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