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氧化铜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3624.3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翟玉春;王佳东;辛海霞;申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4 | 分类号: | C22B3/14;C22B3/46;C25C1/12;C22B23/00;C22B2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氧化 铜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氧化铜矿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由氧化铜矿提取有价组元铜、镍、铁、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铜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0.01%,自然界中已知的铜矿物超过240种,具有工业价值的常见铜矿物约有15种。根据铜化合物的性质,铜矿物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氧化矿三种类型。由于铜具有强烈的亲硫性,从岩浆源到次生富集带的各个富集阶段,80%的铜矿物属硫化物,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公司均采用硫化铜矿进行冶炼。铜矿在自然界的作用下,通过取代、氧化生成许多氧化铜矿,越接近地表氧化越严重。
目前提出的氧化铜矿的处理方法有两类:先选矿再冶炼和直接化学溶浸法。采用过的几种主要方法有:离析法、氨浸法、酸浸-萃取-电积法和酸浸-置换法。
离析法炼铜工艺原理为:含氧化铜矿石配加少量煤和食盐,在中性和弱还原性气氛中于700~800℃的温度下,离析出来的金属铜粒采用浮选法分离,得到的铜精矿经熔炼得金属铜产品。此法设备投资大、能耗大、环境污染重。
低品位碱性矿石采用氨浸法处理。先进行还原焙烧,使结合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及单体氧化铜,然后浸出。浸出剂是氨水和碳酸铵,常压浸出温度50℃,铜以铜氨络合物形式被浸出。浸出液经加温蒸煮,使络合物Cu(NH3)4CO3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再进行熔炼,产生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回收,循环使用。此法在经济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酸浸-萃取-电积工艺和酸浸-置换法都是用稀硫酸作浸出剂,浸出后得到贫铜液,再萃取富集和铁屑置换铜,得到海绵铜。这两种方法酸耗量大且难以过滤。
因此,研究处理我国氧化铜矿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对氧化铜矿进行绿色化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氧化铜矿未能合理利用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取氧化铜矿中的铜、铁、镍、硅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将氧化铜矿干燥、破碎后磨细至80μm以下,将磨细的氧化铜矿粉料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铜矿中的铜、铁、镍、铝、镁等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0.8~1.5倍,焙烧温度为300~500℃,时间为1~3h。焙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CuO+(NH4)2SO4=CuSO4+2NH3↑+H2O↑
Fe2O3+4(NH4)2SO4=2NH4Fe(SO4)2+6NH3↑+3H2O↑
Al2O3+4(NH4)2SO4=2NH4Al(SO4)2+6NH3↑+3H2O↑
NiO+2(NH4)2SO4→(NH4)2Ni(SO4)2+H2O↑+2NH3↑
MgO+2(NH4)2SO4→(NH4)2Mg(SO4)2+H2O↑+2NH3↑
(NH4)2SO4=2NH3↑+SO3↑+H2O↑
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用硫酸吸收,再返回焙烧工序。主要化学反应为:
2NH3+SO3+H2O=(NH4)2S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3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