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弹性凸点及凹孔间的相互啮合以调整支撑角度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4137.9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童沈源;蔡峰圣;黄少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弹性 凹孔间 相互 啮合 调整 支撑 角度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具有一承载装置及一显示装置,承载装置的顶侧凹表面设有多个凹孔,显示装置的底侧设有多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凸点,且能通过弹性凸点及凹孔间的相互啮合,而调整该显示装置相对于该承载装置的支撑角度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电脑技术的日益精进,各式电子装置的应用领域广泛地深入至生活的每个层面,使得人们的生活与各种科技产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无论是在工作上、学业上或是娱乐休憩时,各式电子装置皆为人们带来相当大的便利性,例如:在工作上,使用个人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或是简报编辑;学业上,透过各种电子装置连接至因特网,以便搜寻各种学术期刊等文献资料;娱乐上,除了各种游戏软件所能直接提供的娱乐效果,亦可透过因特网与身处各地的亲朋好友联络,大大地满足人们心灵上的富足感受。早期的电子装置在研发上多以机械效能为取向,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升,各式电子装置的研发不再以机械效能为唯一指标,如何设计出更具美感的外观造型,且让使用者能享受到良好的互动体验,更是现今产业竞争力的发展重点的所在。
为了达成与使用者互动沟通的目的,许多电子装置都设有一显示装置,尤其是会进行大量信息交换的电子装置(如:电视机、个人计算机、数字相框、个人数字助理或智能型手机等),显示装置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为了便于使用者观看显示装置上所呈现的各种信息,传统上,各式显示装置多设有可调整角度的一支撑脚,该支撑脚与该显示装置背对其显示屏的一侧相连接,以便透过调整该支撑脚与该显示装置间的弹性或迫紧结构的铰链,令该显示屏能被调整至最适合使用者观看的角度。虽然许多厂商尝试针对前述结构进行各种设计与改良,但,多数设计皆是在该支撑脚与该显示装置间的铰链的调整方式做变化,在整体架构上并未有较明显的改变,仍是以支撑脚与显示装置相结合的方式达成,此一现象,大大地限制了电子装置外观设计的弹性,使得电子装置的外形变化受到严重的局限,再者,随着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蒸蒸日上,电子装置的便携性成为现今产品设计上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传统上透过支撑脚与显示装置相搭配的支撑结构,即便将支撑脚设计成可拆卸的形式,其整体体积或构形仍十分不便于携带。
综上所述,传统上的电子装置,其用于支撑显示装置的结构不但大幅限制了产品外观设计的弹性,又不符合便携性的目的,故,如何设计出一种电子装置,其支撑结构不但能打破传统上的窠臼,以令产品的外观设计能更多元化,且同时能满足现今各式电子装置在设计上所追求的便携性的目的,即成为本发明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传统上的电子装置用于支撑显示装置的结构缺乏变化,不但大幅限制了产品外观设计的弹性,又不符合便携性的目的,发明人根据长年服务于相关产业的经验,并经过多次沟通讨论与实验后,终于设计出本发明的通过弹性凸点及凹孔间的相互啮合以调整支撑角度的电子装置,期望能通过本发明新颖的支撑结构打破传统上的窠臼,以令各式电子装置的外观设计能更加丰富且多元,并同时满足现今各式电子装置在设计上所追求的便携性。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弹性凸点及凹孔间的相互啮合以调整支撑角度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承载装置及一显示装置,该承载装置的顶侧凹设有一承载部,该承载部的表面设有多个凹孔(或凸点);该显示装置的底侧能抵靠至该承载部,以使该显示装置能被支撑而竖立于该承载装置的顶侧,该显示装置的底侧及其邻近部位的表面设有多个凸点(或凹孔),各该凹孔的构形与各该凸点的构形相匹配,故该显示装置与该承载装置间能通过各该凸点及各该凹孔间的相互啮合,而调整该显示装置在该承载装置上的支撑角度,使该显示装置能轻易地被组装至该承载装置上,且能依使用者需求轻易地被调整至适当的支撑角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者不仅能轻易地将该显示装置组装至该承载装置上,尚能轻易地将该显示装置调整至最适合观赏的角度,此外,在使用者不使用该显示装置时,尚能轻易且快速地将该显示装置自该承载装置上卸下,以便使用者收纳及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凸点与凹孔相啮合的示意图;及
图3是本发明的凸点受到外力而被推入显示装置内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
承载装置 11
承载部 111
显示装置 12
开口 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