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4611.8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孙美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6 | 分类号: | C02F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多糖 组分 絮凝 处理 海水 养殖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方法,属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对蛋白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使得人们鱼、虾等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的海产品的需求随之增加,由此则带来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厂化海水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大量的养殖废水无序排放造成了水质恶化,病害频发,养殖污染物的沉积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海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紊乱,甚至崩溃,极大的影响了养殖鱼、虾和贝类等海产品的生产安全性;也正是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海水养殖业自身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保护海洋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实现海水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开发环保、高效并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已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絮凝剂作为水处理剂在工业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养殖废水的处理也已有了相关的研究,如专利号ZL:200910095500.7 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该方法步骤是选用胶质芽孢杆菌作为生产菌,然后进行菌株的活化及发酵培养制得发酵液,将发酵液沉淀后去上清液,制得微生物絮凝剂,再将所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与养殖废水按照1:40-60的体积比混合30-45min后,过滤,去除滤渣。经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由该方法还可获得施肥效果良好的复合肥料。然而结合目前絮凝剂针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来看,传统的无机盐絮凝剂处理效果不理想,而一些化学合成的絮凝剂往往存在不安全性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受到了限制,微生物絮凝剂虽然具有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在用来处理海水养殖废水仍存在成本较高、发酵培养时间长、微生物沉淀絮凝时间长、不适合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不足,提供一种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方法,该处理方法步骤是:先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壳聚糖组分和海藻酸钠组分,然后先将制备好的壳聚糖组分按1~1000ppm的浓度按投放到海水养殖废水中,以400-500rpm的转速搅拌5-10min,再将海藻酸钠组分按1~1000ppm的浓度投放到废水中,继续以400-500rpm的转速搅拌5-10min,经絮凝物沉降,滤除,实现对海水养殖废水的澄清处理。
所述壳聚糖组分和海藻酸钠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1)壳聚糖组分的配制:在1L去离子水中,加入10ml浓度为1%的冰醋酸,形成稀醋酸溶液,再加入1~80g壳聚糖,以350-500rpm的转速搅拌30-50min,静置1-1.5h后过滤,取滤液,得到0.1~8%的壳聚糖溶液;
(2)海藻酸钠组分的配制:将1~100g海藻酸钠加入1L去离子水中,以400-500rpm的转速搅拌25-35min,使其完全溶解,获得0.1~10%的海藻酸钠溶液。
所述海洋多糖絮凝剂双组分的应用如下:先将制备好的壳聚糖组分按1~1000ppm的浓度按投放到海水养殖废水中,以400-500rpm的转速搅拌5-10min,再将海藻酸钠组分按1~1000ppm的浓度投放到废水中,继续以400-500rpm的转速搅拌5-10min,壳聚糖组分和海藻酸钠组分在海水养殖废水中絮凝沉降。
所述壳聚糖为提取自虾、蟹类的壳聚糖。
所述海藻酸钠提取自藻类。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以壳聚糖、海藻酸钠这些来自海洋生物的天然活性物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的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处理海水养殖废水,该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分子量分布广,活性基团多、结构多样化等的特点,因此,该海洋多糖双组分絮凝剂进行复配后可通过絮凝、吸附、沉降等作用,实现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和水质改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