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捕蝶专用网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4917.3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忠;谢桂林;谢桐音;赵奎军;董帅伟;付荣恕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蝶专用网,属于鳞翅目昆虫野外研究专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蝴蝶翅膀阔大,颜色美丽,简称蝶。《本草纲目·蛱蝶》:“蝶美于须,蛾美于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也作“胡蝶”。蝴蝶和蛾类都属于鳞翅目昆虫。 蝴蝶在分类上属于鳞翅目锤角亚目,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的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蝴蝶大小不一,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蝴蝶,展翅可达26厘米;最小的是灰蝶,展翅只有15毫米。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口器是下口式虹吸式口器;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全变态。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覆盖,腹部瘦长,蝶类白天活动。蝶类成虫吸食花蜜或腐败液体;多数幼虫为植食性。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以杂草或野生植物为食。少部分种类的幼虫因取食农作物而成为害虫。还有极少种类的幼虫因吃蚜虫而成为益虫。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野外采集蝴蝶需备有捕虫网、毒瓶、镊子和三角纸袋等。在野外发现蝴蝶时,迅速将网口张开,挥动捕虫网套住蝴蝶,随即将网口向下翻,挥动网袋下部连蝴蝶一同甩到网圈上来,然后从网外捏住其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用手或镊子轻轻放入预备好的三角纸袋里并注明采集地点和日期。拿取过程中切忌用手触摸翅膀,以保持自然美态。否则,受损蝴蝶售价降低。野外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采集人员将蝴蝶套住后,不能迅速捏蝴蝶的胸部使之窒息、使之失去活动能力、避免蝴蝶受损,以及往外拿取时,因为操作需将网口朝上而使一些蝴蝶逃跑的现象发生。为了高质量将套住的蝴蝶取出而不逃逸,发明一种捕蝶专用网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使捕捉人员快速捏蝴蝶的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避免蝴蝶受损伤,以及公知的拿取方式造成蝴蝶逃逸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蝶专用网,让套住的蝴蝶集中于网底,以操作人员方便捏胸和拿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捕蝶专用网,包括网柄7与大网圈1连接,网袋的袋口口缘套在大网圈1上,网袋的中部设置有环绕袋体的小网圈3,绳8沿袋体环绕设置穿在小网圈3中,绳8可抽动控制小网圈3的打开收束;网袋以大网圈1为开口、以小网圈3为底形成大网袋2,网袋以小网圈3为开口、以网袋的袋底为底形成小网袋4;小网袋4的底为小网袋底5,小网袋底5设置开口,开口相对两侧对应设置有一对小网袋底粘贴6。
大网圈1的直径优选30~50厘米;小网圈3的直径优选5~20厘米;网柄7为长60~100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结构简单,利于捕捉。大网袋用于套住蝴蝶,继续甩动捕蝶网进而使得蝴蝶进入小网袋中,小网袋能够有效限制蝴蝶的活动,此时便于操作人员准确捏住蝴蝶的胸部。
2、提高捕捉成功率,防止蝴蝶逃逸。小网圈可控制大网袋底部开口的大小,同时形成一个相对受限制的区域,蝴蝶进入小网袋后不易从中逃出。
3、便于从捕蝶网中取出蝴蝶。小网袋底粘贴的结构设置可方便将失去活动能力的蝴蝶拿取出来,而不需要像以往的捕蝶网一样需翻转后取出,避免了翻转过程中的蝴蝶逃逸。
4、保护蝶翅,避免蝴蝶受损,提高捕捉成功率。由于小网袋底粘贴具有一定的长度,且材质比较网袋的材质而言较硬,因此使得小网袋形成口圆底扁的形状;在捕捉到蝴蝶后,收束绳后小网袋形成一个以小网袋底粘贴为底、以收束后的小网圈为顶的扁平三角形形状,而三角形的侧面为网袋软性的尼龙、纱布、罗纱等材质,既能够限制蝴蝶蝶翅扇动,又使得蝴蝶蝶翅收拢成扁平状态,露出蝴蝶的胸部,既容易捕捉,有保护了蝶翅的完整性。而现有的捕蝶网在网住蝴蝶后,往往是捕蝶网整体与蝴蝶堆叠混杂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蝶翅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捕蝶专用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网圈,2.大网袋,3.小网圈,4.小网袋,5.小网袋底,6.小网袋底粘贴,7.网柄,8.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