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352.0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6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厚刚;刘仁德;王忠亮;吴厚记;臧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贝 增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虾夷扇贝的底播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虾夷扇贝是世界贝类中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经济价值很高。原主要产于日本、俄罗斯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现在主要在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等海区进行养殖。通常采用灯笼网笼养殖、吊耳养殖,灯笼网笼养殖是目前扇贝养殖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方法,该方法需进行倒笼作业,且一次性投资大;而吊耳养殖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操作费工,在风浪较大的海区也容易被掰断前耳或拧断耳绳,从而造成损失。
虾夷扇贝底播放流增殖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发展快、效果明显的一种养殖方式,投资小、易管理,具有规模化养殖开发的优势,随着近年来虾夷扇贝的产业升级,迫切需求大规模的底播增养殖方法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成活率的规模化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方法,选择沙砾、沙泥、泥砂较为柔软的底质作为增殖区,水深8-60米,底播时间为10~12月和翌年3~4月,水温3-16℃,根据底播增殖海区条件,底播密度为5000~15000枚/亩,10~12月底播苗种壳高在3厘米左右,3~4月底播,苗种壳高在4厘米以上。
底播苗种运输过程中进行保温保湿,避免苗种冻伤和干露时间过长。底播苗种采取活水运输方式,苗种运输过程中处于循环水中,保持舱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不低于养殖用水标准,直至苗种出舱。
底播区采用轮播轮休,底播养殖虾夷扇贝收获后,收获底播区进行自然休憩,自然休憩时间10个月以上。轮播轮休的首次底播区播苗密度可适度增大,首次底播区播苗密度大于5500枚/亩,可达到7500~15000枚/亩,经过自然休憩的再次底播区,底播密度大于5000枚/亩。实际底播密度根据不同底质和不同水深等海洋环境情况确定。
所述底播区范围采用卫星导航仪定位,测算底播区的面积,根据海域面积以及待播苗种,计算出区域内单位距离和时间所要播撒的苗种数量,在划定的区域内,采用往返航行均匀播苗。
所述底播区边缘,根据虾夷扇贝的活动习性空出隔离带,隔离带的宽度为700~900米,避免虾夷扇贝移出底播区。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传统的虾夷扇贝筏式养成改为海区底播养成,通过本发明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方法可以降低养殖过程中人力和物资的各项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海区利用程度,充分合理地利用海区资源;
2、根据播苗时间,控制各规格苗种所占的比例,以壳高3厘米以上的苗种占90%以上,在实际生产中易于操作,符合规格的大苗种在底播后,适应环境能力强、存活率高、扇贝生长速度快、占用海域资源时间短,从而降低海域使用成本,提高底播增殖效益。
3、采用轮播轮休的底播增殖方式,给底播增殖区海域修养生息的时间,维护海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在底播区边缘留出700~900米的空间作为隔离带,防止扇贝移位造成损失;
5、40~60米水深底播增殖区的开发利用,增大了海区资源的利用空间;
6、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养成,将人为干预降至最低,所以底播养殖的虾夷贝纯天然、无污染、产品的口感好,还可通过自然选择,提高虾夷扇贝的质量和品质;
7、由于底播的虾夷扇贝在海底自然生长,成贝的自然产卵,不仅增加了海区内虾夷扇贝的数量,并且对扩大整个海域内的虾夷扇贝种群数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大连长海县海域虾夷扇贝底播放流增殖为例。
经科学底质调查确定:选择的底播增殖区,125微米以下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0%,底播区饵料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水温终年保持在1~23℃,流水畅通,盐度为25~35‰, PH值为7.5~8.5,水深10~60米。
根据轮播轮休计划划分底播区域,确定底播密度。
就底播密度而言,密度越稀、生长速度越快、个体长得越大,成活率越高,但密度过稀,资源分散不易采捕,底播海区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海区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因此,从总的经济效益来看,虾夷扇贝底播采用如下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