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筑物顶升施工的随动支撑垫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418.6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强;丁瑜;于国伦;桂钰;陈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2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物 施工 支撑 垫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加高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顶升施工的随动支撑垫块。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的河道、铁路、公路改造中,桥梁的净空及现有桥梁线形与新建桥梁线形衔接等问题是改造中的难点问题。目前国内许多跨河道高速道路桥梁,由于桥下净空不足,面临着改造的问题。对于旧桥的改造,传统的方法是将旧桥拆除重建,这将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且施工周期较长对社会影响较大。桥梁顶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改造技术,具有经济合理,施工周期短,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小的优点,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影响,缩短施工周期,甚至不中断交通,需要对桥梁进行顶升施工。
目前,桥梁顶升技术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是液压油缸顶升,尤其在大吨位的桥梁顶升工程中,液压顶升是唯一选择。液压油缸体系能提供强大的顶升力,整个液压液压油缸体系由油管连接,所以在顶升时可共同发挥作用。目前液压油缸整体顶升体系尤其是同步顶升技术已基本成熟,采用PLC 液压同步控制顶升已在多项目工程中成功运用。在以往工程中液压顶升体系本身也作为桥梁顶升工程中的支撑体系。但是,液压顶升体系作为支撑体系存在很大的风险:顶升时若出现液压内泄、油管爆裂等意外,会使桥梁顶升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甚至发生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
在中国专利200910046134中披露了一种自动跟随支撑系统及方法,该专利中使用了一种利用电机驱动的跟随支撑装置来对于上部结构进行支撑,通过测微计和控制器测量跟随支撑装置和上部结构之间的距离,控制电机转动驱动跟随支撑装置进行自动跟随顶升。该方法和该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在液压油缸失压时作为辅助支撑工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如下缺点:
一、该方法(系统)中采用测微计测量跟随支撑装置和上部结构间距的方式来控制跟随支撑装置进行顶升,该设计构思在实际施工中较难实现。不同于机加工技术领域,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一般无法做到较高的精度,上部结构的底部的平整度相对较差,在此种环境中采用测微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二、即使抛开上述误差因素,上述跟随支撑系统仍有无法被克服的问题。由于测微计无法测量微小的距离,导致跟随支撑装置无法紧密贴合上部结构而始终存在一个间隙。如该专利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分界值为1mm,即意味着跟随支撑装置顶升到位后与上部结构之间仍然存在1 mm左右的间隙。除上述无法被克服的间隙外,经过实验证实,当顶升液压油缸受力托换到跟随支撑系统受力时,随着上部荷载转换到跟随支撑系统上时,跟随支撑装置还会出现较大位移压缩,位移压缩原因分析有两点:其一、跟随支撑系统内部是采用机械螺纹来承载,通过机械螺纹的弹性变形来承受上部的荷载,当上部结构荷载转换时,机械螺纹部件被压缩,产生一个位移变化值;其二、由于受力支点位置的变化,引起的上部结构自身的压缩变形,由于跟随支撑装置无法主动跟进,不能消除上部结构自身的变形量。当转换受力时,数千吨的荷载由顶升液压油缸处转移到跟随支撑装置处,对应的上部结构产生压缩变形。由上述的原理可以得出,当转换受力时,上部结构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落,该下落的位移行程为以上所描述的间隙加上位移压缩的总和。当然,在常规的垫块支撑上部结构时上述现象同样存在,但是由于顶升液压油缸收缸过程中,荷载是逐渐转换的,故此上部结构下落的过程始终处于被支撑的状态。而当顶升液压油缸失压回落时,荷载瞬间转换,此时上部结构将以近乎没有支撑的方式下落,而这样下落在施工中是非常危险的。
三、跟随支撑装置上外挂的伺服电机较大,使得跟随支撑装置平面尺寸较大,使用时不易安装。
由以上论述可知,该自动跟随支撑系统及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无法克服的缺陷,应用到桥梁顶升施工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顶升施工的随动支撑垫块,不同于常规的垫块,该随动支撑垫块固定安装在待顶升的上部结构底部,其内设置有跟随液压油缸,使得在油缸的油压突然消失时通过跟随液压油缸或随动支撑垫块本事仍能有效支撑上部顶升桥梁、避免上部桥梁滑落。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