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矢量控制变频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575.7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8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迪奥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7/16 | 分类号: | H02P27/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矢量 控制 变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矢量控制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
随着现代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变频器的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现有技术中,变频器的功能单一,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且结构繁复,系统工作过程的可靠性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矢量控制变频器,结构紧凑,安装简便,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矢量控制变频器,包括:电源、变频器本体和电机,所述变频器本体的输入侧连接有输入EMI滤波器,所述变频器本体的输出侧连接有输出EMI滤波器,所述电源与输入EMI滤波器之间设置有隔离开关、断路器、交流输入电抗器和接触器,所述输出EMI滤波器与电机之间设置有交流输出电抗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本体与电机分开接地。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本体上连接有制动电阻或制动单元。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本体包括一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包括控制线端和键盘接口。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线端包括通讯端子、模拟输入端子、可编程多功能输入端子和输出信号端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讯端子包括信号收发正端和信号收发负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输入端子包括模拟量输入端子、模拟量电源地端子和模拟量的电源端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出信号端子包括多功能输出端子、电源端子、继电器端子、模拟量输出端子和信号端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本体还包括主回路控制端子,所述主回路控制端子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外接制动单元端子、外接制动电阻端子、外接电抗器端子和变频器输出端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矢量控制变频器结构紧凑,安装简便,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功能也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矢量控制变频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电源,2、隔离开关,3、断路器,4、交流输入电抗器,5、接触器,6、输入EMI滤波器,7、电频器本体,8、输出EMI滤波器,9、交流输出电抗器,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矢量控制变频器,包括:电源1、变频器本体7和电机10,所述电源1与变频器本体7之间依次设置有隔离开关2、断路器3、交流输入电抗器4、接触器5和输入EMI滤波器6,所述变频器本体7与电机10之间依次设置有输出EMI滤波器8和交流输出电抗器9。
在电源1与变频器本体7之间安装隔离开关2等分断装置,保证了在设备维修时的人身安全和强制断电。变频器的供电回路中必须安装有起过流保护作用的断路器3或快熔丝,避免故障范围的扩大。
当供电电源1的质量不高时,应增设一交流输入电抗器4,交流输入电抗器4可以提高输入侧的功率因数。在交流输入电抗器4和输入EMI滤波器6之间设置一接触器5,用于供电控制。
本发明中,输入EMI滤波器6可以抑制从变频器电源线发出的高频传导性干扰和射频干扰;输出EMI滤波器8可以抑制变频器输出侧产生的射频干扰噪声和导线漏电流。
当变频器本体7到电机10的连线大于五十米的时候,安装一交流输出电抗器9,可以减小漏电流和增大电机的使用寿命。安装的时候应该考虑交流输出电抗器9的压降问题,或者提高变频器本体7的输入输出电压,或者把电机10降额使用,以免烧毁电机10。
变频器本体7内部存在漏电流,为了保证安全,变频器本体7和电机10必须分开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5~10Ω,且接地线应尽量短。
所述变频器本体7上连接有制动电阻或制动单元。本发明的变频器如需增加制动力矩,仅需外接制动电阻。对于功率较大的变频器,如需增加制动力矩,需外接制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迪奥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迪奥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