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用水除砷(III)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7354.3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淑华;张亚星;石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1/18 | 分类号: | B01J21/18;B01J21/06;B01J35/06;C02F1/72;C02F1/30;C02F1/58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水 iii 纳米 光催化 氧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中As(III)的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对As(III)氧化去除的一种负载型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砷是致癌、致突变因子,对动物还有致畸作用,长期的砷暴露可引起黑脚病、神经痛、血管损伤、增加心脏病发病以及导致皮肤、肺、肝脏、膀胱及前列腺等器官癌变等。人体对砷的摄入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和饮用水,其中消化系统对砷的吸收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饮水除砷是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有效措施。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重新修订饮用水砷的最高允许浓度,确定为10 μg·L-1。欧盟和美国已经重新制定了饮用水砷含量标准,饮用水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从50 μg·L-1 下降至10 μg·L-1。新的卫生标准对砷的去除和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饮用水中的砷主要包括五价砷As(Ⅴ)和三价砷As(Ⅲ),其中As(Ⅲ)具有更强的毒性。某些地区地下水中As(Ⅲ)的含量相对较高,可达70%以上。在众多除砷技术中,吸附法由于效率高、处理流量大,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饮水的净化除砷。然而现有吸附剂一般对As(Ⅴ)的吸附性较好,而对As(Ⅲ)的吸附性能较差,因此对As(Ⅲ)的去除是饮用水除砷的一个难点。一些工艺通过添加氧化剂将饮用水中的As(Ⅲ)预氧化为As(Ⅴ),再用吸附剂去除以达到有效去除砷的目的,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合成海绿石、次氯酸钠、臭氧、氯气、过氧化氢、高铁酸盐等,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适应新饮水中砷的安全标准,需要寻找更有效的As(Ⅲ)氧化方法。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纳米TiO2光催化剂可将As(Ⅲ)有效氧化为As(Ⅴ)。虽然纳米TiO2具有比表面大、反应活性好等优点,但存在易凝聚、处理后催化剂分离回收困难及光的穿透深度低等缺点,使得该方法很难实用化。开发负载型光催化材料可克服上述缺点,即把对As(Ⅲ)具有较好光催化氧化性能的金属氧化物负载于多孔材料。关于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已有较多研究,但活性碳纤维负载纳米TiO2在饮用水As(Ⅲ)氧化领域中尚未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用水除砷( )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利用纳米TiO2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等特点,把纳米TiO2负载到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及内部,研制出成本相对低廉,氧化性能高的绿色环保氧化剂。氧化剂仅含有碳、钛、氧三种常见元素,对人体健康没有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饮用水除砷()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操作:
选取孔体积为0.100-0.500 cm3/g的市售活性炭纤维,先在去离子水中煮沸3-5 h,超声处理60-120 min,100-120℃真空干燥24 h;
在钛盐中加入无水醇,钛盐与无水醇体积比为 1:2;
磁力搅拌下滴入稳定剂乙酰丙酮和缓释剂冰醋酸,稳定剂、缓释剂和钛盐的体积比约为 2:3:4;
按钛盐、无水醇、水体积比1:4:1滴加无水醇和水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超声振荡1~3 h,静置24~72 h;
室温下,将10~20 g预处理的活性碳纤维放入已制备好的100~200 mL二氧化钛溶胶中浸渍12~48 h,蒸干溶剂,氮气保护下在马弗炉中煅烧1~2 h得产品。
所述的一种饮用水除砷()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所述钛盐为硫酸氧钛、钛酸四丁酯、四氯化钛。
所述的一种饮用水除砷()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所述醇溶液为C1-C6一元醇、C2-C8的低碳2-4元醇。
所述的一种饮用水除砷()纳米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所述一元醇为乙醇或丙醇;低碳2-4元醇为乙二醇或丙三醇。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氧化速率快,本发明氧化剂(2.0 g/L)可在60 min内将4 mg·L-1的As(III)全部氧化。
2.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反应,一般实验室、中小企业即可制备,不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硝酸异山梨酯渗透泵控释片
- 下一篇:用于顶部空间修改的压力密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