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弧炉炼钢方法及其炼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443.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贞彪;刘复兴;王百东;赵大同;张晓东;张鹏;牛喜斌;宋苗;郝旭明;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F27B3/1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炉 炼钢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电弧炉炼钢方法,它是在包括两个电弧炉的两个炉壳的炼钢装置中实施,两个炉壳共用一套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括三个电极、电极耐材料炉盖与电弧炉变压器,三个电极的电极横臂能有水平面转动;炉壳有中部有上口的水冷大炉盖;每个炉壳有各自独立的包括氧枪与氧枪水冷炉盖的吹氧装置,所述的炉壳中的炉池的高度与熔池的内直径比为0.90~1.0;炉底的直径与熔池的内直径比为1.1-1.3;炉底的偏心区半径为熔池内直径的0.3-0.4;
炼钢步骤包括将铁水与废钢中最少选一种或两种加入到每个炉壳中;两个炉壳的炼钢步骤相同,一个比另一个炉壳落后15分钟至30分钟,两个炉壳交替出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炉炼钢方法,其特征是:
I、将一罐铁水加入到第一炉壳,铁水中的S与P的重量百分比为:
S 0.025-0.045%;P 0.080-0.100%;温度1400-1450℃;
II、第一炉壳内装料结束后,将一罐铁水加入到第二炉壳内,两炉装料时间偏差15±3分钟,铁水中的S与P的重量百分比为:
S 0.025-0.045%;P 0.080-0.100%;温度1400-1450℃;
III、第二炉壳装料的同时,即第一炉壳装料结束后,把第一炉壳的吹氧装置转的氧枪水冷炉盖和氧枪到第一炉壳内进行吹炼,脱除钢中Si、Mn、C含量,并加入石灰、白云石进行造渣操作;
IV、在第二炉壳装料结束后,把第二炉壳的吹氧装置的氧枪水冷炉盖和氧枪转到第二炉壳,脱除钢中Si、Mn、C含量;并加入石灰、白云石进行造渣操作;
V、第一炉壳达到出钢条件后,即出钢,出钢条件:
C:0.33%±0.02%,P:≤0.012%,温度为1665℃±3℃.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VI、第一炉壳开始出钢后15±3分钟,第二炉壳达到出钢条件后,即出钢,出钢条件:
C:0.33%±0.02%,P:≤0.012%,温度为1665℃±3℃;
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炉炼钢方法,其特征是:
I、将一罐铁水加入到第一炉壳内,铁水中的S与P的重量百分比为:
S 0.025-0.045%;P 0.080-0.100%;温度1400-1450℃;
将一篮废钢加到第一炉壳内,废钢中的S与P的重量百分比为:
S 0.005-0.015%;P 0.010-0.030%;
铁水和废钢加入第一炉壳后,铁水的重量比例为:60%-85%;
II、旋转两炉壳共用的三个电极,并插在第一炉壳内,电极耐材炉盖嵌入第一炉壳的大水冷炉盖的中部;
III、第一炉壳装料用30±3分钟,装完料结束后,立即给第二炉壳装料;将一罐铁水加入到第二炉壳内,铁水中的S与P的重量百分比为:
0.025-0.045%;P 0.080-0.100%;温度1400-1450℃;
将一篮废钢加到第二炉壳内,废钢中的S与P的重量百分比为:
S 0.005-0.015%;P 0.010-0.030%;
铁水和废钢加入第二炉壳后,铁水的重量比例为:60%-85%;
IV、在第二炉壳装料的同时,第一炉壳执行送电操作,调整送电档位,待炉壳内废钢熔化不小于60%时,停止送电;
V、提升插在第一炉壳的三个电极,旋出三个电极及电极耐材炉盖,旋转至第二炉壳执行送电操作,调整送电档位,待炉壳内废钢熔化不小于60%时,停止送电;
VI、在第一炉壳旋转出三个电极及电极耐材炉盖后,把第一炉壳配置的氧枪水冷炉盖和氧枪转到第一炉壳,氧枪水冷炉盖嵌入水冷大炉盖中部,及时调整用氧枪位,进行吹炼,脱除钢中Si、Mn、C含量;并加入石灰、白云石进行造渣操作;
VII、当第一炉壳内的钢水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达下述要求时第一炉壳出钢:
C:0.10-0.40%,P:≤0.015%,温度为1640-1680℃.
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
VIII、提升第一炉壳的氧枪水冷炉盖和氧枪,并把第一炉壳的氧枪水冷炉盖和氧枪移开;
IX、第二炉壳提升电极耐材炉盖与三个电极,旋出三个电极及电极耐材炉盖,旋转至第一炉壳执行送电操作,调整送电档位,待炉内废钢熔化不少于60%时,停止送电;
X、在第二炉壳旋转出三个电极及电极耐材炉盖后,把第二炉壳的氧枪水冷炉盖和氧枪转到第二炉壳,及时调整用氧枪位,进行吹炼,脱除钢中Si、Mn、C含量;并加入石灰、白云石进行造渣操作;
XI、当第二炉壳内的钢水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达下述要求时第二炉壳出钢:
C:0.10-0.40%,P:≤0.015%,温度为1640-1680℃;
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4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